“暑假刚开始,来就诊的超重肥胖孩子已经明显多了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曹冰燕介绍,放假前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有挂不满号的情况,现在分分钟号就挂完了;在内分泌科门诊,肥胖患儿就诊人数也增加了四五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自家“小胖墩”就诊,传递出家长们健康育儿意识不断增强的信号。对此,首都儿童医学中心近日召开媒体沟通会,邀请多位相关学科专家为家长和孩子们在暑假中做好健康体重管理出谋划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体重:减下去还是冲新高
“如果我们把减重比喻为一辆汽车,那么运动就是加速器,膳食管理相当于方向盘。”首都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中心主任王晓燕表示。
在王晓燕看来,暑期是儿童青少年减重的黄金窗口期。“健康体重管理一定是长期的,但暑期有突出的特点。”王晓燕分析,首先,从生理层面来说,孩子没有了上学时早起的压力,睡眠相对充足,这会让孩子体内的瘦素分泌增多,而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帮助孩子减少食物摄入量。此外,睡眠会显著影响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暑期的充足睡眠会让孩子的胰岛素敏感性更高,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合成和堆积。
“从家庭干预的角度来说,暑期也有优势。”她解释,营养科医生在帮助孩子进行健康体重管理时,会为孩子开具个体化膳食处方。暑假期间,孩子在家吃饭频率更高,更容易执行膳食处方,家长监督也更方便。
然而,曹冰燕的临床经验却表明,很多“小胖墩”暑期体重增长更为明显。“暑期,家长是要上班的,如果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帮孩子对暑期生活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放飞’的‘小胖墩’极可能创下体重新高。”她提醒,在暑期里,家长要更加重视孩子的日常行为,保证三餐规律,不能放纵孩子只吃不动,避免孩子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保证孩子的日常饮食避开零食、调味酱,尽量少给孩子点外卖尤其是含糖饮料。
“暑期,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建议孩子每天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时间,首选户外运动;如果气温太高,可以选择室内游泳、室内球类运动等。”曹冰燕认为,利用暑期这个契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和生活习惯,能为健康体重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取得长期效果提供保障。
吃饭:短而快还是缓而稳
在曹冰燕近段时间的门诊中,不少家长表示为了抓住暑假这个减重黄金期,他们除了求助于医疗机构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外,还给孩子报了各种减重夏令营。这些夏令营时间长短不一,长则四五十天,短则3周左右。对此,曹冰燕提醒家长一定要细致考察、慎重选择。
她解释,很多减重夏令营虽然能在短期内实现体重明显下降,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体重下降过快可能引起营养不良、脱发、月经紊乱等问题。曹冰燕见过不少“小胖墩”在参加夏令营时体重“掉秤”很快,但出营后不久就复胖了,因为夏令营里的运动和饮食模式无法持续。对孩子来说,在日常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长期维持健康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减重不是一两个月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努力。除非有严重的合并症,否则不建议过快减重。”曹冰燕说。
曹冰燕提到,包括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在内的很多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体医融合中心,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等评估,并据此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建议孩子到医院进行评估,让医生、营养师、运动专家帮助孩子建立长效的减重方案。”曹冰燕说。
在王晓燕看来,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减肥,要把饮食调整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假设孩子慢跑30分钟能消耗200卡热量,少喝一瓶可乐就可以减少同样的热量。对孩子来说,减少摄入热量比运动消耗热量稍微容易一些,效率也会更高。”她建议,家长要更好地利用暑期帮孩子养成更利于减重的饮食习惯。
“从狼吞虎咽转向细嚼慢咽,从营养膳食角度来看是管理体重的重要方式。”王晓燕指出,很多研究证实,进食速度越快,能量摄入越多,肥胖程度就会越高。“孩子第一个重要的肥胖窗口期是在学龄前,也就是4~6岁。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4岁时进食速度更快,食物摄入量更大,进餐时间更短,6岁时超重和肥胖的几率就更大。”她解释,进食速度太快,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加工的时间会缩短,口腔的感官跟食物的接触时间短,会推迟孩子的饱腹感,进而导致食物摄入过量,“通俗地讲,就是还没感觉到吃饱,胃已经吃撑了”。
她建议有“速战速决”吃饭习惯的孩子,在暑假试着控制进食速度。可以更换更小的餐具,逐步练习增加咀嚼次数;也可以通过多喝水、保障蛋白质和植物纤维的摄入增加饱腹感,延缓饥饿感。
“暑假的家庭活动更多,家长可以趁机进行营养教育,把科学的膳食理念传递给孩子,带孩子学会看食品配料表等。”王晓燕说。
心理:在一起还是搞对立
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要重视孩子减重期间的心理和情绪状况。
“暑假期间,孩子在家的时间更长,与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更多,这对于健康体重管理来说,既可能是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首都儿童医学中心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晓鸣谈到,如果把这段时间利用好,孩子减重见效,其心理上会形成比较大的成就感;如果利用得不好,不但体重可能降不下来,还可能引发亲子关系危机。
“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既是孩子减重的要素,也是家长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张晓鸣分析,动机问题解决得好,孩子会认为家长在与他并肩作战,帮助他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形成一种更紧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动机问题解决得不好,孩子会认为家长在严管自己的吃喝、运动甚至娱乐,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所以,我们要把孩子作为健康体重管理的主体,让孩子理解‘不是别人让我减肥,而是我自己要减肥’,这是最核心的。”张晓鸣说,先帮孩子建立起这个动机,再跟孩子一起讨论后续的目标设定和具体安排,才能更好地执行计划。
“不要忽视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有自我健康管理理念,需要家长先有这个理念。如果家长胡吃海喝,孩子也很难坚持下去。生活方式管理也是一种家庭文化的营造,要全家参与、互相监督。”张晓鸣说。
张晓鸣还提醒,在减重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注意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利于减重的行为,要耐心观察背后是否有一些不良情绪,必要时及时疏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特约记者 池杨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