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秋风起,鼻子“闹”,中医防治有妙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9 12:01:4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e4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每到花粉季,或气温骤降时,不少人就成为“喷嚏专业户”:晨起一睁眼就连打十几个喷嚏,鼻痒得像有小虫子在爬,清鼻涕止不住地流,鼻塞严重只能张嘴呼吸……这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在中医看来,过敏性鼻炎并非单纯的鼻子问题,而是人体正气与邪气较量的外在反映。下面,我们就聊聊如何通过扶正祛邪,让鼻子少“闹脾气”。肺卫不固,外邪入侵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黄帝内经》中有“鼽者,鼻出清涕也”的记载。为什么

    每到花粉季,或气温骤降时,不少人就成为“喷嚏专业户”:晨起一睁眼就连打十几个喷嚏,鼻痒得像有小虫子在爬,清鼻涕止不住地流,鼻塞严重只能张嘴呼吸……这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在中医看来,过敏性鼻炎并非单纯的鼻子问题,而是人体正气与邪气较量的外在反映。下面,我们就聊聊如何通过扶正祛邪,让鼻子少“闹脾气”。

    肺卫不固,外邪入侵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黄帝内经》中有“鼽者,鼻出清涕也”的记载。为什么同样接触花粉、冷空气,有人喷嚏不断,有人却安然无恙?中医认为,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揭示了过敏性鼻炎的核心病机:肺卫之气虚弱,无法抵御外界邪气的侵袭。鼻子是肺的“门户”,被称为“肺窍”,肺主气,司呼吸,负责将清气吸入体内,同时阻挡外界有害物质入侵。若肺卫不固,风、寒、湿等邪气就会从鼻窍侵入,引发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因此,正气虚的根源,往往不止于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肺卫之气就像无源之水;肾气亏虚,不能温养肺卫,就像人们在冬天少了炉火,难以抵御寒邪。所以,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鼻部症状,还会有气短、乏力、容易感冒、大便稀溏、怕冷、腰酸等表现,这正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信号。


    扶正,从三脏入手

    通过调理肺、脾、肾三脏,让身体的“防御系统”强大起来,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根本。

    补肺气

    肺气充足,鼻窍才能“守卫森严”。补肺气的关键在于温阳散寒、益气固表。

    穴位调理: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是肺气汇聚之处,按揉或艾灸该穴可补肺气、散寒邪。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按揉该穴能通鼻窍、散风寒。以上两个穴位,每次每穴按揉3~5分钟,迎香穴尤其适合在鼻塞发作时按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食疗方:取黄芪10克、防风5克、生姜3片,煮水代茶饮用。此茶可补气散寒、祛风解表,适合于容易感冒、遇风打喷嚏加重者。

    健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肺卫之气自然虚弱。因此,防治过敏性鼻炎要注重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穴位调理: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艾灸该穴能健脾胃、补气血。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该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上两个穴位,每次每穴灸10分钟,每周2~3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食疗方:取山药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此粥可健脾益气、补脾止泻,适合脾胃虚弱、大便偏稀、食欲差的患者长期食用。

    温补肾气

    肾气充足,才能温煦肺脾。遇寒症状加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与肾阳不足有关,调理需温肾散寒、固本培元。

    穴位调理: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揉该穴可补肾气。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是元气汇聚之处,艾灸该穴能温补肾阳,尤其适合于平素怕冷、手脚冰凉的患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食疗方:取核桃20克、黑芝麻15克、糯米粉适量,打成粉后加水煮成糊状,可加入少许红糖调味。此方可温补肝肾,适合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的患者。

    祛邪,对症缓解症状

    当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打喷嚏、流涕、鼻塞严重时,需及时祛邪,减轻不适症状。


    风寒犯鼻

    患者症见鼻痒、打喷嚏、流清涕、怕风。治疗以疏风散寒、通利鼻窍为主。

    穴位调理: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两个“大筋”外侧缘的凹陷中,与耳垂平齐,按揉该穴能疏风散寒。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治鼻病的要穴,按摩该穴能通窍止痛。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按揉该穴能宣通肺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生姜葱白液滴鼻:取生姜3片、葱白2段,煮水10分钟,放温后用棉签蘸取药液滴鼻,每次每侧2滴,每日3次。生姜和葱白都有散寒通窍的作用,能暂时缓解鼻塞、鼻痒。

    风热扰鼻

    患者症见鼻痒、打喷嚏、流黄稠涕、鼻内灼热。治疗以疏风清热、宣通鼻窍为主。

    穴位调理: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按揉该穴能清泻风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按揉该穴能清热利咽、通鼻窍。注意按揉时力度稍重,以有酸胀感为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食疗方:取菊花5克、薄荷3克、绿茶适量,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此茶可清热疏风,适合风热型患者急性期饮用。

    湿浊阻鼻

    患者症见鼻涕清稀量多、鼻塞、头昏身重。治疗以化湿通窍、健脾利湿为主。

    穴位调理: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艾灸该穴能健脾化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是祛湿的要穴。以上两个穴位,每次每穴灸10分钟,能减少鼻涕分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食疗方:取茯苓15克、陈皮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此粥可健脾利湿、理气化痰。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过敏性鼻炎患者做好日常防护,能有效减少疾病发作。

    1.避风邪。花粉季外出时戴口罩,大风天气减少外出,进门后及时洗脸、漱口,减少花粉残留。

    2.防寒邪。注意鼻部保暖,天冷外出时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避免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冷环境。

    3.调起居。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室内保持适宜湿度,空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避免熬夜,熬夜会耗伤肺气,降低免疫力。

    4.练肺气。练习腹式呼吸和鼻息法。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紧,每次5分钟。鼻息法即缓慢吸气4秒,再缓慢呼气6秒。


    文: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针灸康复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成海青

    编辑:梁婧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e4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ikai.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