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关键作用,在全社会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云南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资料图)。图源:保山市委宣传部
发挥党员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传播作用。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一方面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如,在青藏高原牧区,一些基层干部因地制宜,用“牦牛群需要领头牛带领才能找到丰美草场”等通俗易懂的话语,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发挥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首先要加强干部自身理论武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同时,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发挥党员干部对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现代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发挥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要求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形成高度的行动自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左二)生前下屯访问贫困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发挥党员干部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引领作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使命。发挥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要求干部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引导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上海援青教师钟祖华在给果洛中学学生上课(2023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发挥党员干部对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促进作用。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发挥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各族干部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不分民族、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依托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制度,加大各族干部双向交流力度,让各族干部在交流、挂职锻炼和多岗位锻炼中共同学习成长,共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要引导党员干部创新举措,结合岗位职责,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推动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过程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发挥党员干部对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示范作用。民族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强,不仅民族工作部门要履职尽责,各部门也都包含着民族工作的内容。发挥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做好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丁敏,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建巍,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少数民族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2025ZLGTTYS20)阶段性成果。】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海宁
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