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8年,卫生部就制定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201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发布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以下简称《准则》)。
《准则》的发布是推动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新的里程碑。当前,医学技术快速革新、健康需求不断变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内涵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特质。基于此,国家层面以既往的医德规范等为基础,充分吸收2019年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21年新修订的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形成最新版的《准则》。
以法为纲、以德为魂,贯彻落实《准则》,是维护医疗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全民健康福祉的必然要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将爱国遵纪守法
与保障人民健康相融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爱国遵纪守法、尊重公序良俗既是医疗行业最根本的政治方向,也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医务人员只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真正做到患者利益至上。为此,《准则》提出医务人员要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基于职业崇高性、身份公益性、职责法治性、行为规范性、义务强制性等特点,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的建设和实践,成为遵纪守法和弘扬美德的榜样。为此,《准则》提出医务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依法履行职责。
《准则》倡导的精神力量将促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国家发展为己任、以人民福祉为追求,将个人职业行为与国家需要、人民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为国奉献的精神追求与保障人民健康的现实行动的统一,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筑牢坚实屏障。
将传统医学理念
与现代医疗体系相融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大医精诚”等倡导的传统医学理念中,均非常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这些医学精神犹如跨越时空的灯塔,蕴含着强大力量,传承至今深度融入现代医疗体系,并通过生动的立法实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医疗卫生人员应当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新修订的医师法明确,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遵循传统医学理念,结合现代医疗体系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准则》对于医务人员弘扬崇高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爱岗敬业钻研、恪守伦理规范、坚持作风正派、共建和谐关系、坚守诚信原则等作出更全面、更细致的规范,将为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提供更清晰的道德与法律指引。
将职业价值
与公共利益相融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核心力量,应当对其职业怀有高度的认同感,以敬佑生命的使命感驱动行动,将救死扶伤的初心融入血脉,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这种认同不仅是医务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责的自觉担当。
作为医务人员的行动指南,《准则》重点强调担当作为、尊重患者、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医务人员唯有以坚定的职业认同为根基,释放职业价值,践行职业道德,方能保持专业定力,坚守医者本心。
将职业伦理
与技术创新相融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医务人员也迎来更加复杂的伦理挑战。例如,在开展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医学活动时,医务人员需审慎权衡技术价值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新的医疗技术不可不用,但又不可滥用。根据《准则》,医务人员既要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保证新的医疗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又要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医师执业等级权限规定,合法合规应用新的医疗技术;还要遵照医疗技术临床试验有关规定,保障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医务人员唯有遵循《准则》,将职业伦理与技术创新有机融合,才能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职业信仰为指引,既善用新的医疗技术提升诊疗效能,又坚守伦理底线尊重患者权利、保障医疗安全,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将职业本质
与行为自觉相融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医务人员的职业本质是救死扶伤,相较于其他职业具有显著特殊性。因此,社会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除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诊疗能力等硬实力外,还需兼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仁心仁术的医德修养、清正廉洁的私德操守等软实力。
正如《准则》提到的“践行廉洁自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履行不能单纯依赖国家公权力的监管或者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化的约束,更关键的是唤醒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觉,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将条文规范内化为行为自觉,真正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价值升华。
综上所述,《准则》在当下推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实践性、充分的可操作性,是指导医务人员开展医学活动的重要纲领,将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坚实保障。
文: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 郑雪倩
编辑:宁艳阳 门雯雯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