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王培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2022-09-06 19:44  浏览:407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

《光明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2022年9月6日06版)刊发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署名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文章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客观分析了我国当前及未来人口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潜能,对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比较分析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人口发展能力,凝聚了社会共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的信心。文章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形势,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人类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人口形势复杂多样,我国人口形势呈现出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充分认识世界人口发展格局变化,全面把握我国人口发展态势,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1.

充分认识世界人口发展格局变化

从历史看,近百年来,世界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发生了最为剧烈的深刻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外交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人口规模经历了20世纪初的爆炸式增长后,人口增速日渐趋缓,预计将于本世纪完成人口转变并进入人口负增长。人口转变是指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经过“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的自然过程。较早完成工业化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已于20世纪上半叶完成人口转变,亚洲和拉美地区则于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人口转变,当前非洲正处于人口转变过程中。目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均已完成人口转变,其中多数国家已经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一些国家依靠国际移民保持着人口增长。全球人口负增长或将引发国际人口迁移态势的变化。

世界人口重心南移,由亚欧转向亚非。20世纪初至今,亚洲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从57.4%增至59.5%,仍然保持全球人口重心的地位;欧洲从24.7%降至9.6%,北美洲稳定在5%左右;非洲从8.1%提高至17.2%,成为世界人口次重心。预计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将在22世纪超过亚洲。世界人口重心转移将带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重心的转移。

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普遍趋势。受生育水平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影响,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世纪50年代,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不到5%,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国家进入老龄社会。2001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提高至7%,全球总体进入老龄化时代。202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9.3%,超过半数国家迈入老龄社会,日本、意大利、德国等20多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联合国预计,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6%,2100年预计达到23%。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和养老金制度的财政可持续性以及全球性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带来重大挑战。

区域间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人口素质差距趋于缩小。但是,全球以及不同区域和国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近百年来,不同国家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城镇化、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识字率由62%提高至86.2%,低收入国家的人口识字率由42%提高至63.2%。2020年,全球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2%,70%的国家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1970至1975年间的58.1岁升至2015至2020年间的72.3岁。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人口约占全球的30%,经济总量约占60%;2021年,二者分别为14.2%、51.3%;欧美国家的人均产出优势趋于扩大。同时,科技革命没有根本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气候变化、难民、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世界各地人口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人口问题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各项目标仍然至关重要。

2.

全面把握我国人口发展态势

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我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素质等经历了巨大变化,进入了人口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人口发展态势与世界人口发展大趋势基本一致,同时,我国人口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既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机遇,又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拥有人口基数大的显著优势,同时面临出生人口下降的风险。我国是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分别比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总和、高收入经济体人口总和要多,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4.3倍,欧洲总人口的1.9倍,东盟总人口的2.1倍,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超大规模需求市场,既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比较优势和强大发展韧劲,又奠定了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体量优势和回旋空间。从中长期来看,受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影响,我国人口已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区间。

我国人口教育和健康水平高于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人口基础。人口素质是一个民族创新的持久动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7.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中等收入国家高5.7岁,比高收入国家低3.2岁。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4.5%,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16.5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4.3个百分点,但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美和欧洲仍然是创新能力的领先地区,我国创新能力排名第12位,比印度高34个名次,在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中排名首位。

我国人口红利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优势,同时面临高龄少子化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人口红利优势,为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我国人口红利窗口并没有完全关闭。联合国预测,2030年前,我国人口总抚养比既小于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小于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50年前仍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美国通过吸引国际移民等方式保持了良好的人口结构,15~64岁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65%左右,本世纪中叶前仍将保持在60%以上。欧盟和日本都面临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相互交织的局面。目前欧盟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倍,日本则高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当前和未来我国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分布还有较大优化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21年的64.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比亚洲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10.6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人口大国中,印度的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2020年城镇化率只有35%,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非洲国家人口城镇化率为43%。但是,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7%,高收入国家超过了80%。同时,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50%,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存在明显差距,城镇人口的消费和生产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人口城镇化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北京、上海、天津等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西藏、贵州、甘肃、云南、广西、新疆等的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人口城乡分布还有调整空间,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还有较大潜能。

我国人口与家庭发展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制度和体制优势。我国人口与家庭发展离不开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不仅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制度优势,而且在群众动员和群众基础方面积累了文化和组织优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3.

完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从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多层面、多部门、全周期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开启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新阶段。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正确处理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关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从人类发展规律来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过程,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的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忧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生育水平的快速下降,是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才能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减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冲击,因此需要实施积极干预措施,修复提升失速下滑的生育水平。应加大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改革力度,增强生育政策的针对性,避免人口规模过快下降,避免人口结构失衡,实现人口规模和结构平缓变动。

将促进家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从1982年的4.41人下降到2020年的2.62人,离婚、同居、单身、独居现象日益增多,家庭的养老抚育功能趋于弱化。我们要汲取西方国家“去家庭化”后“再家庭化”的经验教训,大力倡导修身齐家、孝老爱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责任共担、代际和谐、家庭和睦的家庭发展理念。研究出台有利于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促进家庭发展的文化氛围,推动家庭建设与家庭发展。

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家庭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政策的关键是提高生育支持政策的针对性。针对“不愿生”问题,加强青少年婚恋教育,宣传倡导适龄婚育、代际和谐、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型家庭文化;建立健全家庭福利政策,减轻家庭育儿经济压力。针对“不敢生”的问题,多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产假、育儿假制度,推行女性就业保障和性别平等制度,鼓励男性参与子女照料,共同承担养育责任。针对“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宣传倡导和健康教育,优化婚前孕前保健服务,加大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力度,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抓住重要窗口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轻度老龄化向中度老龄化的过渡时期,尽管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总体上年轻老人居多,大规模失能老人的阶段尚未到来,正处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为此,应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持续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和生命教育。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统筹解决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问题。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健全老年优待制度,积极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

增强人口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人口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依然存在区域和人群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同地区在生育水平、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重点地区人口发展的支持,通过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资源的再配置,推动人口发展的区域平衡,着力提高欠发达、生态脆弱和部分边疆地区的人口发展水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和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人口发展的城乡平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再配置,不断提高城市包容性,提高城市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强人口发展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环境保护、贫困和疾病等人类生存及健康问题,不少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等人口问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气候环境和人口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愿望更加迫切。积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治理贫困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南南合作框架,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南南合作典范。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人口发展话语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智库外交,讲好中国人口发展故事,传播中国人口发展经验,为全球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王培安,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来 源: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6日 06版)

投稿邮箱:cfpa529@163.com


发布人:49b0****    IP:120.230.0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