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首都之窗 李磊/摄
7月17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专场。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围绕“海淀·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介绍了海淀区的创新举措、重大成就。他表示,近年来,海淀区坚持把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摆在首位,锚定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目标,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连续四年全市第一,位居“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之首。
△首都之窗 李磊/摄
以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坚实基点。我们立足海淀作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坚持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可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增长的宏观经济底盘和广阔的投资空间。”李俊杰介绍,“十三五”以来,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达12155.2亿元和12907.1亿元,全市占比连续两年保持四分之一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占比26.5%。“十四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彰显了海淀经济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李俊杰介绍,海淀区加快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头雁”引领和赋能千行百业,把科技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保持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信创、商业航天等产业引领优势,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持续布局未来赛道,抢占产业制高点。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95款、全市占比近70%;全市首个万P级智算集群建成投用。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蹄疾步稳
“海淀科技创新树标杆作示范,是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关键支点。我们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以领跑姿态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李俊杰介绍,海淀区创新资源高度富集。拥有高校37所、国家级科研机构96家;人才资源总量200.45万,全市占比约四分之一。现有上市企业26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51家;独角兽企业50家,全市占比近40%。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
李俊杰介绍,海淀拥有完备的创新生态。政策支持精准有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发布实施。产业空间加快释放,现有产业空间约4690万平方米,未来3年全区将新增产业空间460万平方米。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创融海淀”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不断完善。股权资本加快集聚,全区已汇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近500家,“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机构数量、被投案例及资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海淀民生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惠民实事,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李俊杰表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李俊杰介绍,海淀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连续11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扩大优化,区级-街镇-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海淀食堂”已挂牌运营41家。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运营。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保障性住房开工4.7万套、竣工3.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1007万平方米,规模全市最大。教育在优质基础上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体系完备,现有幼儿园220所、中小学181所;学位供给充足,2021年年初以来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位4.6万个,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体教融合持续深化,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以跑步运动为主的全员日常体育锻炼,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以“三大球”为主的各类班级赛事活动。医疗服务资源丰富、构成多元,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474家,其中三级医院23家、二级医院34家。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已达56.5%,居中心城区首位。
高品质海淀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淀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突出亮点。我们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美丽海淀建设,强化城市环境建设管理,高品质海淀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李俊杰介绍,海淀生态环境品质保持中心城区前列,森林面积1.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56%,现有公园143个。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强化,空气质量连续10年保持城六区最优。六大片区水系循环水网全部建成、水面达278公顷,有水河道和滨水慢行道路分别达223.5公里、80.9公里,互连互通、亲水宜居、水城协调的水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李俊杰介绍,海淀城市环境洁净、安全、舒朗、便利。城市更新突出片区融合模式,“清河之洲”滨水绿廊景观提升、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8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空间阻隔坚持“能破尽破”,护栏、围挡和防爬刺做到“应撤尽撤”,基础教育学校围墙统一替换为挡水墙+透亮栏杆,隔声屏拆除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空间更加通透;花园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已建成示范街区2个、特色景观11处,城市彩化全域实施,开放绿色消费场景22处,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考核中,海淀区连续三年位居中心城区首位。
“选择海淀,必将赢得未来。诚邀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到海淀投资兴业,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推动海淀持续高质量发展!”李俊杰表示。
记者:李平
编辑:旭日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