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2025年3月27日,经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王倩(后排中)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田璐 摄
2025年3月的哈尔滨,寒风裹挟着细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王倩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快步走向办公室。她的桌上摆着一份紧急保全申请——饲料店老板老杨因被养殖户老于拖欠10万元饲料款,要求查封老于养殖场内的几十头生猪。
案件看似寻常,但如何做到既保障债权,又不让养殖户陷入绝境?一场关乎法与情的考验悄然拉开序幕。
“法官,他家的猪马上出栏了,要是卖了钱不还我可咋办?”老杨的焦虑写满眉头,向王倩表示自己的忧虑。
另一边,老于也愁容满面:“不是我故意不还钱,之前猪仔生病,我就花了一大笔钱,现在猪仔刚痊愈,还来不及卖呢,这要是查封了,万一猪死了我拿啥还债?”
面对两难境地,王倩和执行局的同事第一时间研判案情:目前养殖场经营状况正常,老于当前最大的一笔财产就是存栏生猪,但查封活体牲畜风险极高,若按传统方式查封,生猪可能因管理不善死亡,双方将两败俱伤。
最终,在不断研讨分析下,一个“活封”的执行方案在王倩和执行局同事的讨论下渐渐成型——让老于继续养殖销售,若其出售,则需将所得款项提存至法院指定账户,这样既能确保财产可控,也能避免老于损失扩大。
随后,王倩现场为双方解释何谓“活封”,并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
“咱们这次是‘活封’,查封期间,老于你可以正常养殖,也可以出售这些生猪,但出售的所得款项必须汇入法院指定账户,这样老杨的欠款也有保障。”
听完后,老于感谢道:“法官,这方法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老杨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只要能拿到钱,我没意见。”
双方达成合意后,王倩和执行局的同事们立即行动。零下20℃的乐业镇养殖场里,王倩和同事们踩着积雪一一清点生猪,经过近5个小时的现场清点与种类核对,最终对40多头生猪“活封”完毕。
庭审当天,王倩并未急于作出裁决,而是先搬出两把椅子让双方坐下,耐心做着双方的心理工作:“老杨,老于的猪病了大半年,无法及时给付货款,也有苦衷。”“老于,人家饲料救了你的急,你也不能寒了人家的心。”
随后,王倩以“分期还款+继续合作”为突破口,提议老于分期支付欠款并承担利息,老杨则继续为老于供应饲料。
“之前是我太急,没体谅你的难处。”经过王倩耐心地劝解,老杨主动将手伸向老于。
老于也眼眶泛红:“是我对不住你,这钱我一定还上!”
结案后,老于的养殖场恢复了往日的生机,40多头生猪如期出栏,款项一分不少汇入监管账户。
“办案不是一判了之,而是要让法律有温度、让矛盾变机遇。”王倩在自己的办案手记中写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李昂
见习编辑:闫钰 | 联系电话:(010)67550827 | 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斯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