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王阳明传略016】同尘远俗惟明善,太仆鸿胪递美声(5)
2023-12-17 03:32  浏览:233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南京国子监司业穆孔晖(字伯潜)、应天府丞寇天叙(字子惇,号涂水)、刑部主事汪玉(字汝成,号雷峰)、梁用仲、翰林院检讨王元正(字舜卿)、兵部右侍郎苏民(字天秀,号乙峰)、原礼科给事中陈鼎(字佑卿)、顾应祥(字惟贤)、陈一鸿、刘观时(字易仲,沙溪先生)、滁州士子孙存(字性甫,号丰山)、朱勋(字汝德)、萧惠、姚瑛、孟源孟津兄弟、崔伯乐、姚惟芹(字惟诚,号东斋)皆来问学。

王阳明说,学而不能明道,都是因为没有立志,不能克服私欲,沦陷于习俗,就是无志。自古有志之士,没有不向师友学习的。对于初学者,王阳明则经常带领他们静坐,然后告诫他们不可落入枯槁之病,良知本是无动无静的。

汪玉初听王阳明讲格物之说,感到非常惊骇。王阳明和他从“格物致知”、“博文约礼”、“博学笃行”、“忠恕之道”等各个角度进行探讨,不知讲了多少遍,汪玉在疑释之间不断徘徊,终于大喜,对王阳明的格物说深信不疑,并写了一本书《格物卷》。

蔡希颜家境并不宽裕,终于决定重新追求举业,他和朱节一起赴京参加礼部会试,途中也到滁州来问学。还有工部员外郎戴德孺(字子良)出差到芜湖,在南京与王阳明晤谈论学。

王阳明对滁州的论学氛围非常满意,想起与湛若水和黄绾的共学之盟,湛若水远在安南,遥不可及,于是就写信给黄绾,邀请黄绾和应良来滁论学。

王道此时在南京任应天府教授,他没有到滁州来,但写了一封信给王阳明。王道的言辞很谦恭,但言下之意却非常自以为是,王阳明初有些生气,准备见面再和他理论,考虑到人生无常,今后不一定有见面的机会,就给王道写了一封回信。

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内求还是外求,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

王道认为凡事都有其自身的道理,因此应该在事上求至善,然后心中才能明善。

王阳明说,心是身体的主宰,本身天性完备,孟子所谓的善就是指人的本性。理、义、善,只是名称不同,实际都是本心。在物为理,处物为义,在性为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待人接物能够做到纯粹出于天理,没有私心杂念,就是善,而不是外界事物本身已经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善,然后我们通过探究去得到这个善。

所谓格物致知,格的是心,致的也是心。明善就是诚身的功夫。诚,无妄之义;诚身,即克服妄言妄行。诚身就是明善。刚开始用功的时候,我们的言行还没有达到诚,所以这个过程叫明善;等到完全明善了,言行自然就诚了。明善之功与诚身之功,就是一件事,而不是分离的两个功夫。

后来徐爱来信报告王道在南京的治学趋向,王阳明写信给王道,批评他琐屑支离,绝非积本求原之学。

发布人:44d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