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趣说下酒菜
2025-02-04 21:54  浏览:501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直看不上老外喝酒的状态。早前的影片中要么牛仔直奔柜台,一盅威士忌仰脖一口下去满足的推开那半截的“荷兰门”潇洒地一骑绝尘;要么一群胡子邋遢膀大腰圆的汉子举着硕大的啤酒杯咕咚咕咚的灌着。这让中国酒友觉得不可思议,这“干喝”也太可怜了吧。

      喝酒之于中国人来讲是郑重认真的,无论贫穷富贵,好歹得准备点佐酒之物。从南到北国人的下酒菜因地域、文化和物产差异而各具特色。

        南方人喝酒大部分量浅而文气,沿海地区人们喜欢搭配海鲜作为下酒菜,如虾、蟹、贝类等,这些海鲜新鲜可口,与酒相得益彰。还有一些地方则偏爱卤味,如卤鸭、卤鸡爪等,这些卤味香气四溢,口感丰富,是喝酒时的好伴侣。但总体而言南方喝酒比较随意、内敛。到了北方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北方人喝酒豪爽、热情,一顿酒能成事亦能败事。俩陌生人刚刚还打得头破血流,一口酒下去,马上好的跟亲哥俩似的,觥筹交错相见恨晚。要不北方人常说,没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酒。北方人的下酒菜更是宽泛的没边。除了酒友们奉为下酒三圣的“猪头肉、拍黄瓜、花生米”之外,像拌木耳金针、盐水花生毛豆、猪皮冻、剁椒皮蛋、咸菜辣椒葱丝这些更是常见,至于面拖小黄花鱼、炸蝉蛹、炸蝎子、拌海蜇、酱牛肉等等这些已经是酒桌上的硬菜了,是举杯换盏到天亮的存在。

      下酒菜之于国人是滋味、是佐酒物,也是仪式感。无论丰俭,总是要有的。郭德纲相声里曾说过以前有好酒之人拿生锈的大洋钉下酒,大伙儿听了哈哈一笑,我倒是信了几分。小时候村上有个鳏夫,据说年轻时闯荡上海滩当过纱厂的青皮打手,用阿Q的话说就是也曾阔过,洋钱女人不缺,结果滥赌挥霍晚景凄凉。即便如此,他总会每天上午将破旧的衣衫整理一番,木梳蘸水梳好油头到供销社吃杯酒。供销社没有他的座位,他就倚靠在卖盐的水泥池旁,打上一杯酒,在供销社柜员半讥笑半宽容的注视下,从盐堆中挑颗大盐粒,舌头舔一下盐粒咪一小口酒。这景象是童年的我不能理解的,那时卖的是海盐晒出来大粒粗盐,脏且微苦,他怎么就能喝得如此惬意和享受呢?!长辈说这喝酒之人必须有下酒菜,这穷困喝酒叫做借味,看来郭德纲所言十有八九不虚。长大后东奔西走看得多了,也见识了真正借味的代表---“嗦丢”。源自于湖北恩施的嗦丢确实是道“硬菜”。用光洁的小鹅卵石和各种调味料翻炒,使其裹上滋味,喝酒时边嗦边丢,一时间大珠小珠落玉盘,热闹的紧。

        我在山东生活过,这里民风淳朴喝酒风气浓厚,像逢年过节时候,家家每日扶得醉人归。山东下酒菜不甚精致却量大,常见的蒜泥鸡蛋、芥末白菜猪头肉、蒜泥鲤鱼、炸香椿、炸丸子、炸耦合、烧鸡皆是下酒好物。有回去朋友家喝酒听了他们庄老汉喝酒的趣事至今难忘。秋末冬初,无所事事的大年纪就跑到庄口的柴火垛晒太阳。暖暖的阳光晒着仨老汉,倚着玉米秸昏昏欲睡。忽地有个老汉想起之前捉到了只蚂蚱,这可是好菜啊,于是就提议喝点酒。找来瓦片点上根玉米秸,蚂蚱在瓦片上受热渐渐金黄,撒上几粒盐开喝。仨人拿食指蘸着下口水沾一下蚂蚱就喝一口,酒瓶子转了三圈下了二两多,小蚂蚱仍旧完好无损。就在老汉们捂着嘴不让酒味跑掉的时候,又来了个老兄弟晒太阳,仨人立刻热情地招呼喝酒。新来的也不客气盘腿坐下,先对瓶咪了一口,接着扯下蚂蚱一只腿,送入口间顿时觉得有些冷、空气也似乎凝固了。一瞅仨老汉正六眼圆睁瞪着着他,“叫你来喝酒的,叫你来吃菜的蛮?!”生气地站起来就把他往外推。

      下酒菜因地域而不同,也因年龄而各异。如同蒋捷《虞美人·听雨》中的人生三场雨一般,少年、中年到老年,这佐酒的有义气,有轻狂,有江湖,有圈子,有应酬,有闲适,有享受,还有...... 

      年末了,雨雪将至。我有故事亦有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发布人:0f0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