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你好!
初次见面,想与大家分享一件开心的事儿:近日收到赠书一本,即1999年初版以来好评如潮的散文集回忆录——由高诵芬、徐家祯合著的《山居杂忆》2022年第三版。
手捧新书,墨香扑面。新版的《山居杂忆》附赠作者徐家祯先生签名盖章的藏书票,以及徐父徐老先生的书法诗笺。制作精美,十分珍贵。愿与同好共赏!
翻开《山居杂忆》,如闻重门启动,透过一道道朱门绣帘,一幅江南世家的百年画卷渐渐展现。作者娓娓道来旧时盛况、故园风情,把尘封的记忆一一唤醒,而那世事无常、人间冷暖更令读者唏嘘不已。但是,世界总是要走向光明的——主人公“我”一家历尽艰辛终于笑迎新时代的曙光,重聚依然静好楼。
摘录豆瓣读书关于《山居杂忆》及其优秀书评的介绍:
本书是一本散文体回忆录,记叙了一位普通人的生活经历。本书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又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这儿记载的仅仅是近半个多世纪里,生活在带有封建色彩的大家庭中的一个闺房小姐和家庭妇女眼睛里看到的世界。但是,正因为作者生活在大半个世纪之前,又居住在相当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所以她写的平常事,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就不寻常了。更何况这些小事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
高诵芬(1918-2005),女,浙江杭州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南宋武烈王高琼后代。自幼在家延师授读。年十八,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同乡的徐定戡。相夫教子,克尽厥职。一九九四年一月,夫妇定居于澳大利亚始写作回忆文字。其中与其子徐家祯合著之《山居杂忆》三十余万言。
徐家祯(1942—),上海人,祖籍杭州;语言学家、散文作家;曾任教于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得莱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他1990年任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并历任该会副秘书长等职;1993年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历届理事至2003年;1999年,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对他有专篇评述;他的散文文风质朴、清新,文句通顺、流畅,描写细腻、逼真,议论大胆而有新意;善写生活琐事。
《山居杂忆》的序文有两篇,第一篇是叙述者的丈夫徐定戡先生所写,他谈到了这本书的初衷,说妻子偶尔在他书架上翻到了明末越人张岱所写的《陶庵梦忆》,读了几篇,爱不释手,明白简洁,言之有物,令人感伤叹息,真是佳作。徐定戡便说,为什么不学张岱,也写一写呢?当时高诵芬并没动笔,此后时光流转,经历了战争,疾病,儿女抚育,家务操劳,人情冷暖后,夫妇两人于94年到南澳定居,闲适下来后,便开始怀念家乡,怀念故人,于是动笔写这本《山居杂忆》。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就散文而言,确乎如此。相较其他文体,散文最能贴近生活,不是这种性情,不是这样心境,很难会有自然真切的表达,更不可能让读者感同身受。高诵芬写旧俗、写人物、写经历,文字简浅,娓娓道来,看似寻常,却耐人回味。徐家祯为本书作了序言,以“平淡、自然、闲适”六字概括,确实是极妥帖而恰当的。
《山居杂忆》的文字风格反映了高诵芬本人的个性。她是善的、小的、悦纳自我的、从容淡定的,关心切身事物胜过天下大事,这样一种仕宦家庭女性的价值观。表现在字里行间,如徐家祯所说,高诵芬想写出的,就是周作人提倡的“邻人在院子里吃晚饭,走过时招呼一下,顺便一看那些小菜”式的记叙体散文。
高诵芬的家庭背景让她有资格成为一个好的记录者和阐述者。如果不是高门大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如果没有受过教育,就不可能写出动人的文字;如果不曾经历坎坷,就不会有尘埃落定、洗净铅华的心态。她写的这些文章,于她可能就只是最简单的日常生活,而我们从中读到的,关乎文化记忆和历史叙说。
作者徐家祯之父徐定戡先生的书法诗笺之一
徐定戡(1916 - 2009),杭州人,原名徐祖武,晚年又号稼研。徐先生古典格律诗的创作,始于私塾就读年代,启蒙老师即张惠衣先生。十六岁时,在杭州出版第一本诗集《弱岁吟稿》,因而在浙江国学界赢得“神童”之称。十七岁时,又出版《祖武杂诗初稿》三册,收诗652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至本世纪初,徐先生曾是海内外十多个诗社的名誉社长、顾问和诗刊的名誉主编。国内外所出各种诗词选集,几乎无一不收徐先生的诗词。比如,笔者手头仅有的《二十世纪名家诗词钞》内,就收有诗二首、词三首;《中国当代诗词选》,收词三首;《上海近百年诗词选》,收诗一首;《当代八百家诗词选》,收诗词各二首;《中国当代诗词精选》,收诗词各二首;《当代词综》,收词七首,等等,不胜枚举。
作者徐家祯之父徐定戡先生的书法诗笺之二
徐定戡先生也善书法。作行书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却娟秀清丽。世人来索字者甚众。徐先生来者不拒,从不收取分文。徐先生自谦“所写仅文人之字,非书法家也”。“文革”后,应苏州等地园林管理局之请,曾在多处题写联额。移居澳洲后,还为次子徐家树500多幅摄影作品题写诗词,其中一部分已在英国、澳大利亚杂志上发表或在展览会上展出。晚年还为定居地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唐人街书写牌坊匾额《中华门》三字。此为徐先生封笔之作。
摘自百度百科《徐定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