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刻画螺旋线的鹦鹉螺、形似号角状的法螺、酷似唐代冠帽的唐冠螺……当众多螺壳制品一一摆放出来时,参加移交活动的众人都忍不住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7月19日上午,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法院举行移交仪式,依法将案涉的751件螺壳制品移交给舟山博物馆,用于科学研究及展出。据悉,这是舟山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标本移交行动。
这些螺可都不一般。其中,鹦鹉螺被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是目前唯一一种生活在海洋深处的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长度可达60厘米,是珊瑚礁中最大的软体动物之一;唐冠螺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数量稀少。由于珍贵,鹦鹉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法螺、唐冠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它们的主意。
今年4月,定海法院审结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被告人罗某某在明知鹦鹉螺、法螺、唐冠螺等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下,从2016年开始,通过线上方式购买鹦鹉螺壳、法螺壳等,并通过网店销售这些螺壳制品,金额达156425元。2021年6月,市场监管部门在罗某某店内当场查获待销售的鹦鹉螺壳326只、法螺壳246只、唐冠螺壳7只,并将该案移送侦查机关,随后罗某某自首。后来,侦查机关从上线同案人员处又查获了一批螺壳。
本案共收缴鹦鹉螺壳332只、法螺壳411只、唐冠螺8只。根据这些螺壳制品的鉴定价值,罗某某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罗某某的行为构成了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判处罗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3万元,追缴违法所得5万元,案涉螺壳制品予以没收。
案件审理完毕后,如何处置这些螺壳成了定海法院的当务之急。“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的话,它们将会长期积压在仓库里。我们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授权后,将这批制品移交给舟山博物馆。”定海法院副院长张伟介绍说。
接下来,舟山博物馆将做好清点和入藏工作,并开展一系列研究、展示和宣传。
据悉,2020年1月至今,舟山全市法院共受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刑事犯罪案件33件,审结29件,包括涉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们将以此次合作为模板,协作深化打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行为,规范野生动物制品保护利用,推动形成守护生态环境的联动机制。”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