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生态环境执法人应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本期“铁军风采”栏目刊发一组视频,为您讲述4名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突出个人的执法故事~
“这里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钓鱼,请立即离开,违者将处以罚款。”在一处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生态环境保护局执法队员袁昆通过无人机,及时劝离违规垂钓人员。这是基层执法人员在提升执法效能、优化监管方式中的创新实践。在日常工作中,袁昆与同事们将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检查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科技赋能执法 创新引领监管”。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科技执法手段↓
他苦练无人机操控、钻研在线监控等前沿技术,凭着不服输、不怕苦、不藏短、肯钻研的韧劲,经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执法骨干。他坚持积极助企帮扶,开展普法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做到“一线有哨,及时报到”,迅速响应群众诉求。今天,我们来看看江西省抚州市南城生态环境局张安的执法日常↓
借科技之力,从污染源监控平台数据分析,到使用无人机、手持设备等开展现场排查;从送法入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到运用新媒体向公众普法……想知道他们如何用科技守护生态?来看看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邹逍的执法日常↓
制服在身,顶寒风冒酷暑,监测重型柴油车尾气、检查企业治污设施,在非现场监管系统中排查线索,在一线锤炼执法与服务能力。他叫白琨,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一员。在他眼中,数据从不枯燥,而是老百姓抬头看天的底气。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
编辑 | 李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