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寸心为司法 共绘生态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3 11:07:2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c0a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陆老师,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写进改革纲要里啦!”电话里,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庭法官李菁正向全国人大代表陆銮眉“报喜”。原来,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这意味着,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已被纳入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这项源自漳州的制度,从提出到落实,都有着陆銮眉深度参与的身影。 欣喜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陆老师,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写进改革纲要里啦!”电话里,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庭法官李菁正向全国人大代表陆銮眉“报喜”。原来,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这意味着,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已被纳入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这项源自漳州的制度,从提出到落实,都有着陆銮眉深度参与的身影。

    欣喜地放下电话后,陆銮眉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专业与司法的“邂逅”

    2020年,初春,漳州。这天天气晴朗,漳州中院生态庭的几位法官组成的一个讨论小组,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课题来到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此行目的,是向陆銮眉请教一个问题:涉生态环境案件的审判中,引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是否具备可行性?

    说起这次讨论的情形,陆銮眉历历在目。“我做过功课,生态环境案件涉及很多专业知识,法官在确认环境损害程度与生态修复方案时往往较为依赖鉴定结论。特别是破坏环境类的案件,如果缺少技术支持,往往难以修复,案件是判了,被告人得到惩罚了,但环境还是受损状态。”她说,“所以,参与这项制度的研讨,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参与到司法制度完善和生态环境守护这两项事业之中,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彼时,漳州的生态环境审判工作虽然较之前有了较大进步,但还有不少问题存在,特别是缺乏专业的技术辅助制度及系统化的法律规范。生态环境诉讼案件多数具有专业技术性,而法官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生态专业知识,所以亟待建立起专业化的辅助机制。

    经过多次探讨交流,2020年6月,在世界环境日前夕,这项成果终于落地。漳州中院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陆銮眉受聘为漳州首批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库专家。

    调查官制度的“试水”

    2020年11月,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首次“亮相”。在东山县的一起污染环境案的庭审中,两位来自高校环境科学系的教师担任案件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从技术层面予以支持,不仅节省了高额鉴定费用,还解决了涉及水体污染认定及修复等问题,为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提供有效助力。

    “这是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参审案件。案件的顺利审理为我们之前论证的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陆銮眉肯定了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的可行性,并向漳州中院提出“三扩一立”的初步构想:扩大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参审范围、扩展专家库覆盖领域、扩充修复模式类型化案例库,并推动制度立法化。这些建议为后续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地方创新的价值需要更高层面的制度支撑。作为植物专业领域的专家,陆銮眉对生态相关方面的理解相当有见地;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也深有感触。“司法审判需要专业力量赋能,否则绿水青山的守护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现在有了好的制度,那把它推广出去,我们义不容辞。”

    之后,陆銮眉就开始研究如何将这项内容整理为建议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为了让每一条建议都经得起法理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她一方面积极研究生态司法的相关条例内容,一方面加大与漳州法院的沟通。很快,建议内容就清晰起来:一是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适用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二是建立生态环境技术专家共享机制,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修复监管体系,四是建立碳汇司法保护协同治理平台。简要的建议里,每一条都凝结了充分的探讨论证与前期的试点经验。就这样,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陆銮眉郑重地提交了这份建议。

    从市到省再到全国的“绽放”

    好的声音总会引发共鸣。自2020年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在漳州推出后,就逐渐得到肯定与推广。

    2023年2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推广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并组建了覆盖11个生态领域共240人的专家库;2024年7月,《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开创性地将鼓励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纳入地方立法;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要求“探索建立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标志着这项“漳州经验”正式上升为国家司法改革战略……推行四年多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实行范围由漳州市至福建省再到全国,从之前护航打造“清新福建”到如今助力建设“美丽中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全省法院已先后聘请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71人次,参与各类环资案件61件,推动一审服判息诉率从83.16%提升至88%,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从87.92%提升至100%,并为当事人节约鉴定费用、生态修复费用近200万元。

    在陆銮眉看来,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被写入改革纲要,是为全国生态环境司法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其价值远超审判个案成效。“这个制度重塑了生态治理的底层逻辑:从‘事后惩罚’转向‘全程修复’,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多元共治’。”而对于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未来,陆銮眉作为参与者,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个制度还可以在三个方面考虑完善,一是推动专家库全国联网,破解区域技术资源不均;二是加强‘碳汇修复’等新兴领域的技术规程建设;三是探索‘人工智能﹢生态司法’,通过大数据模型预判环境损害趋势。”她始终相信,当最严密的法治与最前沿的科技相遇,绿水青山的守护将更加坚实。

    从闽南师大实验室到人民大会堂,陆銮眉以科学家与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架起了生态技术与司法实践的桥梁。当被问及对生态技术调查官制度和法院工作的寄语时,她笑道:“2023年,我加入了闽西南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库,但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机会参与案件审理。现在,我就想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的身份亲身参与一次案件审理,实实在在地体验一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感觉。”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作者:陈升

    见习编辑:肖雅雯|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裴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0a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ikai.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