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酱香拿铁“出圈”对交通安全文化传播的启示
2023-10-25 11:10  浏览:921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语:近日,酱香拿铁火爆“出圈”,快速占领各大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话题引爆后各地交警也不乏“网感”敏锐者,对“反酒驾”进行了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道研中心”)基于传播学原理对“酱香拿铁快速出圈”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其背后的传播策略特征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对交通安全文化传播带来的启示,供大家参考借鉴。

近日,酱香拿铁火爆“出圈”,几乎全网全类型平台都高频出现酱香拿铁的元素。据“瑞幸咖啡”官方消息,酱香拿铁单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瑞幸咖啡、贵州茅台的这次联名营销,实现了经济、品牌效益的阶段性双赢。道研中心专门对“酱香拿铁”这一现象级事件进行分析,并对周边传播现象进行盘点,基于传播学原理探寻传播规律,从传播概况、传播分析以及传播启示三部分进行论述,具体如下:

一、传播概况

截至9月8日14时,据不完全统计,全网酱香拿铁相关信息81.4万条(图1),其中,“头条”34.5万条、“短视频”25.2万条、“微博”12.6万条、“APP”5.1万条、“微信”2.0万条、“网站”1.8万条、“论坛”0.2万条。由此可见,头条、短视频、微博等平台是酱香拿铁宣传的主阵地,热点推介、社交分享是酱香拿铁快速传播、热度飙升的主要渠道。


图1 “酱香拿铁”传播趋势及声量渠道(数据来源:闻海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从传播过程看,8月30日网络已出现瑞幸咖啡、贵州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的消息,并预告“下周一见”,但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9月3日,“两微一端一抖一快”开始为产品正式推出作铺垫,酱香拿铁曝光率迅速增加。9月4日至9月5日热度达到顶峰,酱香拿铁相关消息占领头条、社交和短视频平台,并形成10余个热搜话题,阅读量达10亿+体量,随后热度开始逐渐下降。其中,部分地方公安交管部门及时抓住舆论关注点,实测喝酱香拿铁后体内酒精含量,引发媒体网民参与讨论,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社会共识,微博平台#瑞幸回应喝茅台联名咖啡能否开车#话题阅读量累计达5.3亿,一度登榜微博热搜第一。盘点相关衍生话题,“酱香拿铁+反酒驾科普”是最受网民关注的科普类内容,可见十余年“酒驾入刑”法治实践与坚持不懈的反酒驾宣传已经让网民养成了从“酒”联想到“是否会酒驾”的习惯。

二、传播分析

综合分析,“酱香拿铁”出圈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

1

精准踩点,把握传播客观规律

率先抓住传播5W模式中的关键三个,即渠道、受众和时机。一是精准定位传播平台用户喜好。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的购买主力是25-35岁之间的年轻白领,茅台的消费群体是30-50岁之间的男性,茅台要进入年轻人的视野也注定要选择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此次传播四大平台分别是微博(用户集中于20-30岁),抖音(用户集中于24-30岁),快手(用户31-35岁占比最高),头条(男性用户占比77.6%,超四成用户为36岁以上),前三者多图多标签多话题,头条则是多文多评论。可见此次传播现象不仅是品牌乐见的传播,也切中头部传播平台需求,是头部传播平台基于自身用户画像的精准传播实践。目前,“两微一端一抖一快”是全国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主要布局的传播平台,渠道与受众特点决定了表达方式和喜好高点,这意味着传播内容即使主旨相同,在不同渠道也不再是简单拼贴,而要树立“用户意识”。如“一盔一带”宣传单纯输出提示已很难提起阅读兴趣,但如果转换为盘点经典影视、文艺作品中与之相关的场景、构图、故事、元素等,传播效果则会大幅提升;二是传播符号简洁有力。无论是“年轻人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滴茅台”的语言符号,还是经典茅台包装的视觉符号,都具备极强的传播张力。不仅如此,此次联名不同于以往的简单联名,而将“美酒加咖啡”的概念彻底实现成新产品,即跨界与融合兼具。近年来“跨界”成为风尚,交通安全文化传播同样具有跨界属性,但只有将价值观融入“真实生活场景”之中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安徽交警的“交通安全+美食地图”,将“食”与“行”巧妙结合,使安全出行与享受美好生活“跨界”融合;三是巧妙把握传播时机。酱香拿铁选择在被“打工人”誉为“地狱模式”“急需咖啡提神”的周一官宣,形成社交群体共同经验原理: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传播者要与受播者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引发抢购打卡刷屏的热潮。传播时机讲求“快狠准”,时机意味着“共鸣”契机,特别是在“公安交管便民利民”政策的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时间抓住民众的信息诉求即会产生“滚雪球”式的正面传播集群效应。

2

刺激社交分享,收获普通人的文化认同

一是尊重普通人的行为模式。此次传播的成功在于让大众主动宣传,主动分享,背后原因是对后疫情时代“人们想在基本的饱腹需求之上,花最少的代价,满足自己彰显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一理念的深刻认知,即普通人需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纵观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交通安全文化现象,万变不离其宗,“交替式通行”“拉链式通行”等是对出行从容有度的“尊重”,“人性化执法”是对普通百姓生存现状的“尊重”。

二是形成圈层间的文化认同。要寻求最广泛的共识和认同,交通安全文化传播必须打破现有圈层,实现新老文化的融合、新老表达的和解。如酱香拿铁广告中,老板与员工、岳父与女婿等具有年龄、身份、话语权代沟的两拨人,被一杯酱香拿铁聚在了一起,激发了不同圈层用户的购买品尝欲望,注入了“亲情常在”代际交流活力,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孝”与“合”。如“让生命无憾”国民交通安全系列公益片每逢重要节假日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自发传播,也是因为既切中传统文化中的“佳节团聚”,在叙事构图上又体现了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让“一时疏忽造成终身遗憾”的概念成为受众内化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共鸣痛点。

3

积极回应网民诉求,衍生话题不断

从传播过程来看,酱香拿铁传播话题有两个波峰极值。第一波始于9月4日上午酱香拿铁新品正式推出,第二波源于广东广州、惠州,湖北武汉、襄阳等地交警回应网民“喝酱香拿铁后能否驾车”的疑问,随后瑞幸咖啡表示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其中体现两个特征,一是网民关心的“酱香拿铁白酒原料是否保真”以及“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两个问题切中日常生活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众保护消费者权益意识、“反酒驾”思维敏锐度,代表了公民意识发展的方向,为交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意识基础;二是各地交警紧跟热点进行科普以及瑞幸的快速反馈,让衍生话题形成叠加效应,保持了话题的正向性,代表着清晰干脆的正向性话题依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三、传播启示

2022年,《“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及传播”,其中重要的使命和目标是让“交通安全文化观念”通过文化建设及传播不断深入人心,基于文化传播视角我们可以从酱香拿铁“出圈”事件中总结出以下三方面启示:

一是牢牢把握交通安全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让交通安全主流价值传播更有生命力。酱香拿铁的传播是一次“传统文化”对年轻圈层的精准狙击。其基础是对当前市场状态、用户圈层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战略目标明确,传播策略精准。交通安全文化作为主流价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抓住年轻人,才能抓住未来,最大限度地强化群众基础。年轻人不仅代表着“叛逆、冲动”,更代表着“活力、创造力”,交通安全文化传播不能仅仅满足“直接宣导”式的自说自话和“谄媚讨好”式的求关注,要俯下身子,更要开动脑筋,引领话题,解决难题,让“慕强”的年轻人主动靠近,成为价值分享的主力军。

二是牢牢抓住并回应网民的合理诉求。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走深走实群众路线,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就回答什么疑问,作为正在建设和不断塑造的主流文化价值,交通安全文化并不“虚无”“空洞”,而是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向往的点滴积累中形成,是对年轻人形成交通安全规则认知、文明认知的“软支撑”。从事件传播过程看,部分地方交管部门敏锐捕捉到“美酒加咖啡”可能导致酒驾,并进行一波预警提示,取得良好效果。这都启示我们要时刻关注互联网上反映出的民众合理诉求,增强主动识变、积极应变的能力,善于找结合点,挖宣传点,排风险点,进而提高交通安全文化传播的关注度。

三是牢牢抓住交通安全文化传播跨界主动权。形成大胆破局、精耕细作、融合发力的良好局面。交通安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年轻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元素的简单相加,更应实现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从而输出具有时代基因的“新文化”。“新文化”传播不仅需要方法的创新,更需要思维变革,以及行业、渠道、流量资源互通,形成对话。交通安全文化传播应在稳固自身“规避风险、崇尚规则、追求文明”价值共识和价值定力的基础上,以主动姿态探索开展多领域、跨行业的系列传播实践,不断拓展传播的广度深度。同时,还应注重分析每一次传播实践目标受众的群体特征、兴趣爱好,不盲目套用,不迎合谄媚。充盈正面能量需坚实内在定力。让交通安全文化传播可亲可感可传,要将内容深度做到更可信,内在逻辑更自洽,传播体验更优质,主动传播更营养。

四是科学把握交通安全文化传播管理全链条。传播是一个全链条过程,对于传播环境、媒体渠道进行的管理和布置,这在提升传播效果、维护传播预期目标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此次传播中,网上有大量“吃面包被认定酒驾”“服用藿香正气被认定酒驾”“喝红牛被认定酒驾”等情节结构类似的“故事基模”存在,各地公安交管新媒体账号主动对此事进行了实验、演示,并提示大家喝了“酱香拿铁”暂时不要开车。其实是实现了卡尔·霍夫兰的“免疫接种”理论提出的“主动出击”“事前处置”,即预判并及时科普回应。交通安全文化传播作为宏阔叙事的传播,更应在传播动力、传播层次和传播节奏上下功夫,做好渠道和环境的双重管理,尊重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客观规律。

(文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邵东 李君)

编校 | 张翼飞 高海燕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交通言究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人:3b3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5267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