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偷窥欲越来越低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大把的时间用来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本质,我的磁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好了。
在此之前我不是这样,我反而很喜欢偷窥别人的生活。
说是偷窥不如说是想看看别人的生活,社交平台总会给我们推荐一些“可能认识的人”,我也忍不住点进去想看看,还会因此推测一下她们的生活状态。
好几年前,我会特别在意身边的人过得怎么样,以前班级里面有个我很讨厌的同学,其实我明明不喜欢她,但总忍不住去关注她,比如她踏入教室那一刻我会忍不住去看她又穿了什么新鞋、挎了新包。
严重的时候会引发焦虑、嫉妒啊这种情绪。
我在偷窥别人生活的同时,会忍不住把一些别人的生活状态拿来对比我。
久而久之,去关注别人这件事反而在吞噬我的精华,渐渐地,我变得情绪不稳定,总会在看过了别人的动态后,心里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总觉得为什么我没能像别人那样顺意、有趣。
对比,本身就是件错误的事情。
可能这种习惯是从小就被贯穿的,家里人经常会做一些对比,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那么好,还听话懂事,说真的,我真的很烦这种,总是会关注别人干嘛,关注别人用来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
02
我也是渐渐地让自己学会,只关注自己。
我和老公刚认识的时候,他乐乐呵呵的,看起来大大咧咧没什么心思,当时因为一件小事,我担心拿不到年度评选考核,变得小心翼翼,总会担心集团领导对我的一些看法。
他看出了我的胆怯,跟我说其实没必要过多的在乎别人的关注,说到底你过得好不好不是别人能决定的,而是你自己过出来的。
比较是偷走幸福的小偷。
所以我也很难明白,为什么他的心态永远都那么乐观,那么无忧无虑,因为他不在乎所有人的评价和议论,哪怕知道了别人对他有不好的评论,他也不会过多纠结在那件事情上。
所以啊,我渐渐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我把以前爱看的微博好友、小红书好友、短视频朋友的信息都屏蔽了,系统推荐的“可能认识的人”我也会点不感兴趣,系统就不会再给我推荐了。
无论他人过得好与不好,都与我关系不大,我要做的是把我的生活过得多彩、有趣、美妙。
而且现在每天也累的没什么时间,懒得去看周围人的生活,也懒得管别人,多余的时间我可以拿来逛街、看书、追一部电影。
03
今天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晚,是中午我刷到社交平台推荐的一组“可能认识的人”,然后有感而发,写出来大家可以讨论分享。
说点有用的信息吧,我们可以减少偷窥别人生活的次数,把这些时间关注到自己的生活空间里,比如把无所事事、偷找八卦的心思替换到查找目的信息,比如学到一个有效技能、学到一个小知识点。
我们可以在某个社交平台上注册一个账户,天天写日记,如同流水账一般,相信我,你现在写下的日记在几年后、十年后再回头看的时候真的很值得怀念。
明确自己要做的事,切掉打听他人生活和成就的习惯,把用浏览别人主页的时间用来读一本书、拼一张图、画一本画、写一篇日记、学一首歌、插一盆花。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就像之前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女主有房有车,一儿一女,丈夫体贴,看起来是个人生大赢家,可千篇一律的生活、枯燥乏味的人生让她觉得好无趣。
当她某天在博客里看到昔日情敌的生活,有帅哥有阳光、有升职加薪的生活,她又开始羡慕嫉妒起来了,不断翻看对方的动态,企图在别人的生活碎末里找到自己比对方过得很强的碎片。
实际上,那个昔日的情敌过得并不如她,工作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身体还遭受着病魔,这些是她看不见的。
其实,真的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万分,才是意义所在,每个锅底都有灰,你看不见的另一面才是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