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你可能会有很多回答,但有一个答案可能是特别容易被忽略、又对我们有着切身影响的,那就是:
全身心地投入在手头所做的事情上,沉浸在它所带给你的反馈和感受之中,体验着「当下」的每一瞬间。
心绪一片宁静,不烦恼,不忧虑,不匆忙,也不操心。
这是一种特别舒服的状态。你会感到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时间仿佛停止了走动,心灵被满足感充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但这种状态也极其难得。许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它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杂念所占满。
要么,是把时针拨向「过去」,不断地涌现起种种遗憾、失败、不如意的回忆,陷入懊恼和自我批评;要么,是把时针拨向「未来」,脑海里浮想联翩,不停地担忧着各种尚未发生的事情,徒增焦虑和压力。
我当时为什么要那样?
如果我那样做就好了;
这件事情会不会失败?
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
你一定对这些声音不陌生。它们总是在我们状态正佳的时候,突然不受控制地「闯入」脑海,带来一系列的浮想联翩和情绪起伏,打破我们的状态,让我们被迫停下。
尤其是内向和敏感的朋友,这种感受可能会更频繁、更强烈。
甚至,如果严重的话,这些想法还会像附骨之疽一样,牢牢地盘踞在你的脑海里,瞬间让你的心情变得低落,感觉周围的事物立刻就灰暗了下来,没办法再专注到手头的事情上。它就像一个黑洞,牢牢地抢占着你的注意力。
可以说:对过去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正是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最大敌人,也是破坏我们幸福感的元凶。
只有战胜了它们,我们才能重新夺回对于生活的掌控。
最后,分享几个简单的技巧,帮你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思维。
01 改变人称法
如果你习惯在反刍时使用「我」作为主语,比如「为什么我会这样做」「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当时的想法是什么」……不妨试着换一个人称,用「他」作为主语来思考。
比如:
为什么「他」在这种情况下会这样做?
「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在「他」看来,事情是什么,而「他」的解读又是什么?
这个做法,可以高度激活大脑中负责处理「他人」和「认知」的部位,从而抑制自我为主体的情绪感受,让我们从沉浸中抽离出来。
02 旁观视角法
想一想:如果现在是你最好的朋友遭受同样的情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会如何帮助他走出来?
你可能会对他说些什么话来安慰他?你可能会如何分析他的客观情境,让他的想法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是被自我的恐惧所夸大?你可能会建议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他遭到损失,最小化危险?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帮你找回冷静,理性地发现被夸大和凸显的担忧,从无谓的恐惧中走出来。
03 榜样对齐法
许多人都多多少少有那么几个榜样。可能是名人,可能是身边的师长、前辈,可能是老板,也可能是亲密的朋友……他们往往具备一些你想要的特征,是你憧憬和努力的方向。
那么,下次当你陷入思维反刍时,不妨想一想:如果换成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你也不妨假设一下「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做?」这往往可以立刻帮助你警醒,从而跳出情绪的怪圈中。
顺便说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充满智慧的朋友」的构建,其实就是我们理想中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这相当于让未来的自己穿越回来帮助自己:如果是未来的、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么做?
这可以使你始终从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让自己走出情绪化的怪圈。
04 掌控焦点法
当你体验到自己的想法又开始不受控制、天马行空地乱窜时,当你的心上突然蒙上一些阴影,涌上一丝焦虑、不安和恐惧的时候 ——
试着对自己说:这些都是虚假的。我现在很好。绝大多数我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然后,轻柔地把注意力拉回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可以是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打开自己的五感,去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拉回手头的工作上,让自己动起来,把注意力的空隙填满。
不断训练这种做法,直到养成习惯。这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变得更加受控,从而,让我们能够跟各种各样的杂念拉开心理距离,不容易受它们的摆布。
你会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更加游刃有余。
阴影是什么?阴影是没有光的地方。
往前走一点,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幻想里,往前走,走到阳光下面。
你会发现,压根就没有什么阴影。
作者:L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