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暴力沟通中,区分观察与评论是第一要素。
在与年度营的会议或者课程中,我感受到了带领伙伴们的观察力厉害,尤其是心心妈,案例拆解中,用的语言,以及引导方式都是很温和的,确切的说,中性观察语言有很大的功劳。
一、到底什么才是观察,什么才是评论呢?
书中表达,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举例,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一个球也没有进。
但是如果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这就是评论了。
特定时间和环境:过去5场比赛。结果,一个球也没有进。
差劲的前锋,是个人的主观评论。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成长型思维。也和书中的表达是异曲同工之妙的。
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欧文只是过去5场比赛没有进球,不进球是有原因,或许是球技没有练到纯熟,或者是心理层面,或者是身体方面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改进的,不能因此判定是一个差劲的前锋。只是那几场比赛表现不好而已。这几场球,不代表以前的欧文,也不代表以后的欧文。
而贴上标签的评论,就把欧文钉在标签上了,差劲,它是固定性的,是不变的,不符合变化规律。
而书中的表达更好,“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
但就一个过程变化,就承认了人是成长的,以及这几场比赛和别的比赛会有差别,人员能力结构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以不能用静止不动的标签来形容人,更不要用负面的标签。在我看来,负面标签是让人不舒服的,会在沟通中带来阻力。
所以,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带上特定时间和环境,而观察结果,比如有具体描述的场景下,每次,曾就是观察结果,但是忽略特定时间和环境就不是了。而总是,从不等这些词语,其实很多是主观评论,人的记忆会有偏差,尤其是这种跨度很长,几年几十年用上从不,总是来说,就不公共公正了。但是如果带上时间,可能是这几次,或者几天里的行为确实这样的,那就是观察了。
而要表达个人观点,而是可以,带上“我”,表示是我的感受,我的期待等,从我出发,比如某某行为让我感到担心,在非常具有主观意味的问题上,比如美丑上,很丑,可以用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前者是评论,后者是观察。
换而言之,和别人沟通时,我们也要警惕对方的评论,不要掉进别人的评论陷阱而作出不恰当的回应。尽量去澄清是到底是什么样具体的时间和环境下的行为,导致了对方的评论,从而让我们尽量清晰事情原本面目。
二、育儿中的自我反思
目前在二宝还相对保持平静,但是对大宝就是各种标签和评论。
原因是我对大宝有期待,比如我希望他吃饭能在30分钟内完成,作业尽量在2个小时内完成,我希望他能够很专注,我希望他能坚持英语,坚持阅读,坚持练字,坚持运动等等。
是的,我的期待很多,但是,目前他真的做不到。
那我对他的评论和标签,甚至是着急了会吼骂他,那就妥妥的暴力沟通了。
此后,我该怎么表达呢?
可以改为:
我看到,过去了10分钟,你饭才吃了两口,我特别担心你30分钟内吃不完,接着会影响你的睡眠时间。
我看到回家15分钟了,你还在楼下玩,没有打开书包,我担心你今天作业做不完。
我看到你过去了两分钟,你眼睛看着前方,手里捏着橡皮擦渣渣,没动手写字。
……
然后,我要降低预期,跟孩子商量下,他吃饭慢了,或者作业溜神了,怎么提醒更好。如果我轻松提醒了几次,仍然没有效果,那我该怎么做孩子才能接受,而不是我单方面的发号施令,或我发脾气,孩子也生气。鸡飞狗跳的画面又拉开了,彼此消耗心神。
怎么降低预期呢?
我觉得孩子当下最该解决的问题有:专注力,视觉,计算。
那么,关于专注力,就该专注欣每周三次以上,视觉有本子册,每天完成。
而计算,他的毛病在于视觉,其实和专注力和视觉是一起的,所以就一起练习。
我先练习一个月,先一周一周看结果。
另外,我要做好心理准备,就是这个专注力,起码要一年以上,或者三四年都有可能,但是对于到18岁,还有11年时间,甚至是一辈子的,这样的几年付出还是值得的。
所以,尽管是前期被中断,就是后来的错误两年时间导致,但是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
而在吃饭上,就让早上15分钟吧,中午40分钟吧,晚上25分钟吧,先放宽看,或许还要更宽。
只要专注力上来了,其他方面应该就能改善些。
三、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观察,结合语言,表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表达孩子的优秀,更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用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比较、强他所难,或者评价甚至是道德评价会影响亲子关系,所以多用观察语言,并且用我的出发点,来表示对孩子的正向期待,而不是评论甚至是批评,这不但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引起逆反心理,这个不良影响已经让我饱受困苦了。
基于此,我想,观察就是我的救命稻草的开始,用中性语言表达,用我的期待,来表达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