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迎来尾声
这一年
中央企业打造的哪些超级工程
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综合媒体报道和网友推荐
从2024年中央企业建设的重点项目中
精心选出20项既有传播“热度”
又有硬核“力度”的超级工程
请为你心中的
2024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投上宝贵的一票!
(文末有投票)
01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
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
02
我国实现碳-14同位素供应全面国产化
4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利用核电站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利用商用重水堆辐照生产碳-14,是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建设的首个医用同位素项目,生产技术也属于国内首创。本次碳-14靶件完成出堆后,经后端处理后将于2024年底开始向市场供货,产量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并将有力带动我国同位素应用产业链发展,为国内同位素应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04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
05
国内首条可掺氢高压输气管道成功通气
11月22日,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参建的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简称包临管道)正式通气,标志着国内首条具备掺氢输送能力的高压、长距离管道项目建设圆满收官。管道全长258公里,设计压力6.3兆帕,最大输气能力可达12亿立方米/年,掺氢比例可达10%。
06
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正式完工
11月6日,中国石化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华南地区深层地热资源勘探获突破,对进一步探索形成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地热发电、制冷及综合利用技术路线等具有重要意义。
07
我国在南海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
8月7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海南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气田勘探取得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自主建立的中国特色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气田储量的落实也补上了“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08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
11月18日,我国重要的能源大通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进入投产前最后的准备阶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全线贯通后,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000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09
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在西藏整体建成投运
11月30日,国家电网研制建设的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在西藏整体建成投运。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水冷控制室、超级电容室等,首次采用柔性直流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超容拓扑结构,首次采用超级电容和高海拔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元器件,代表了我国电力行业尖端技术装备,填补了有功惯量支撑这一电力补偿装置的技术空白。
10
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全容量投产
10月31日,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中国大唐八宿风电站正式全容量投产。项目共安装20台风电机组,风机轮毂中心高度110米,叶轮直径195米,叶片最大扫风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多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在满发风速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9.5千瓦时。
11
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11月13日,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电站首批项目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个并网发电的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发电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并网发电的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项目位于山东东营市东部离岸8公里的开放海域,用海面积约1223公顷,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17.8亿千瓦时,大约可满足267万普通中国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12
全球首个、规模最大、接入能力最强的视联网建成
中国电信率先提出将视联网打造为第五张基础网,支持亿级终端接入,EB级存储调度。已打造平安慧眼、明厨亮灶等超100个“AI+视联”场景应用,覆盖全国31省超300个地市,服务用户超1亿,连接终端8000万,AI日调用18亿次。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获领先科技奖。
13
“九州”算力光网-400G骨干网新基建投运
6月,中国移动协同国内产业链自主研发的首个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九洲”光网-400G新基建全面投入运营,打造横跨东西、枢纽辐射的算力数据流通的“超级运输系统”,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提振西部数字经济活力,全面支撑国家算力服务水平提升。
14
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
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钱凯港由中国远洋海运投资,中交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建设,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开港后,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将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将为秘鲁创造逾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
15
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三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16
川青铁路德胜隧道顺利贯通
5月11日,随着德胜隧道最后的拱部围岩被凿通,历时近十年,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二局施工的川青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德胜隧道终于顺利贯通,为川青铁路成黄段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该隧道全长22.943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洞身下穿多条横向支沟,地形起伏较大,隧道最大埋深约750米。
17
黄茅海跨海通道交工验收
11月25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历经一年半前期筹备、四年艰苦建设的国家级重点跨海通道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该通道将在今年12月正式“上岗”。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和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项目全长约31公里,东接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设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座主桥。其中,黄茅海大桥采用三塔斜拉桥设计,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通车后,从珠海到江门的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18
我国最大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
3046公里,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过去40多年,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形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截至2023年底,还剩285公里的空白区。经过中国铁建等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奋战,11月28日,空白区锁边任务圆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完整的绿色屏障。
19
深中通道建成开通
6月30日下午3时,历经7年建设,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该工程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全线贯通
6月9日,常泰长江大桥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至此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历时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长江南北两岸的常州和泰州两市成功实现江上“牵手”。该桥全长10.03公里,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种方式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建设团队创造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和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等多项我国乃至世界“第一”和“之最”纪录。
即日起至12月29日
每位网友均可为心中的超级工程投票
投票可多选
快来投出你的宝贵一票!
更多你心仪的选项
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2013年以来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持续开展年度盘点
十大热搜、十大暖镜头、
海外十大精彩瞬间、
十大国之重器、十大超级工程
近日,2024年度系列盘点投票
将陆续推出
敬请期待、欢迎参与!
———— /END/ ————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