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夯实法治之基,实现更高水平数字正义——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法治建设论坛掠影
2022-09-02 08:46  浏览:331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保障。

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法治建设论坛在天津举行。

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发展的当下,信息科技将如何助推司法模式转型升级?如何实现科技和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发展、数字治理与网络文明……一系列新课题将会对司法体制、机制、规则带来哪些影响?

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法治前沿理论和实践热点,共话网络治理这一“时代”之问,共商法治建设这一重要议题。

信息技术引领

科技与法治走向深度融合

全国法院100%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和手机“掌上立案”,截至今年7月,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5.4万件;

全国法院去年在线调解纠纷超过1000万件,“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累计存证24亿余条;

截至去年底,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额超1.8万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567亿元……

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从深化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融合方面,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的背景下,人民法院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现代科技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为推动网络法治文明建设、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

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和智慧法院建设,推动技术创新、规则确立、网络治理向前迈进——

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建立,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陆续出台,互联网司法完成了由实践探索到规则体系的构建。

人脸识别应用、网络消费、信息网络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暗刷流量案”“小猪佩奇著作权案”等一批具有规则意义的涉数字经济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裁判规则更加明确。

信息化与审判执行工作、诉讼服务、审判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

“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数字时代法治需求,在推动现代科技与人民法院业务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表示,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我国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司法创举,必将持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独特作用。

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互联网司法研究院院长刘奕群 表示,人民法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最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针对几家互联网法院和济南、聊城等基层法院开展了调研,每到一地,都体会到智慧法院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这让我们每一位参与到司法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国学者都为之自豪,也是我们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示学术成果最大的底气。”刘奕群说。

“中国法院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的在线办案和服务,为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等提供极大便利。”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力表示,智慧法院建设不是简单的“形象工程”,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勇闯“无人区”,累积实现了从实践样态跃升为“中国模式”的突破,为世界司法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创新驱动

构建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模式

数字时代,人民法院如何提升网络司法的能力水平?“未来法院”“智慧司法”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会为人民群众带来哪些“数字红利”?

论坛上,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正根分别分享了近年来各地网络法治建设的成果——

深入开展“净网”“反诈”等专项行动;审理《人民的名义》《明朝那些事儿》等网络传播权案件;对盗播NBA及东京奥运会赛事、在“快手”平台恶意刷量等行为及时作出禁令;审理直播带货、点播打赏等新型网络纠纷案件……天津法院依法妥善审理一系列涉互联网案件,充分发挥了司法裁判在网络法治中明规则、促治理的重要作用。

“浙江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让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在同一平台上办案办公,为立案、庭审等150余个业务场景提供系统支撑;无纸化办案率99%,办案效率提升14.1%,每年为群众提供在线服务近5亿次,首创异步审理模式,有效解决“时间差”“异地难”带来的诉讼不便;“浙江法院智慧大脑”融合司法数据123亿条、司法案例635万个,构建法律知识图谱85个、工作模型93个……浙江法院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活动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域数字法院”,努力为当事人增效、为法官减负、为审判管理赋能。

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实验室;搭建以司法数据、计算资源、智慧法院中台与大脑为支撑的科研框架;成功孵化5G云盒、可视化送达消息、区块链电子质证等30余项司法产品……广州法院正在加快建设以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AOL全线上智慧司法体系,推动实现全类型案件支撑、全审判要素覆盖、全诉讼主体服务、全项目周期监管、全电子数据流转、全可信架构循环。

“此次网络法治论坛让我看到了中国网络文明、网络法治建设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常务副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表示,人民法院要发挥在数字时代独特的治理能力,为数据治理探索新规则,构建新秩序。

“智慧法院的建设离不开高科技产业,司法与高科技融合是大势所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樊庆峰说,“5G为司法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黄美媚建议,应通过提升算法透明度增强企业责任,加强劳动者就业保护,增进劳动者就业公平。也可以通过“全域数字法院”提前分析、预判、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的问题。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法律服务部部长景柏春 表示,浙江省工商联和浙江法院在商会调解、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等方面具有良好协作基础,要用好数字法治平台,协同参与社会治理,为更好服务保障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坚强保障。

“论坛的经验介绍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田禾表示,人民法院应继续增强科技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高起点引领前沿技术与司法融合。

赋能社会治理

以深化数字法治实现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与互联网发展相伴而生。

2012年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如何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本次论坛举行以“数字治理与网络文明”为题的圆桌会议,与会嘉宾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深入探讨网络法治实践。

“数字化程度越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就相应越大。”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侯云灏表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治理,以良法善治确保数字社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始终做到向上向善、着眼末来、造福人类。要进一步健全数字治理法律规范,持续发挥执法监管利剑作用,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道德规范意识,共同推动网络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跃上新合阶、开拓新境界。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 介绍了法院在深化网络空间的司法治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工作。

“AI陪伴软件”算法侵害人格权案、“某读书平台软件侵害个人信息案”、“外卖配送费前后有别案”、网络空间言论引发的人格权纠纷……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一系列涉互联网案件的审理,引导数字技术规范向善,规范网络言论文明有序。

张雯表示,随着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与数据权属、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有关的案件正在进入法院,如何通过裁判树立规则,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将是互联网法院面临的新挑战。

另外,北京互联网法院还积极探索有时代特色的数字治理模式,如“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与北京市版权局“版权链”对接、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的版权数据要素市场等,为全流程的数字交易和数字市场培育提供法律保障。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审理,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问题作出了有益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数据法治实验室主任时建中表示,数据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法院需要通过司法裁判,逐步细化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司法适用,明确裁判标准,为个人信息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为产业提供更明确的指引,为数据要素安全流动提供更多的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 建议,司法机关要在个案审理中平衡好数据来源者、数据权利人和数据使用者的利益,通过典型案件的裁判规则促进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实现收益共享,避免形成和加剧数据垄断。同时,建议加强对于涉及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案件的研讨,为立法机关和学术领域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记者:乔文心 见习记者:王岚芳 | 编辑:段茜茜



发布人:b041****    IP:125.64.7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