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云 . 游』云冈,刻在石头上的丰碑
2024-11-13 23:34  浏览:176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01


恒岳笔记,做为日记来讲,它终于可以翻篇了,这一天我们在大同,具体说来是大半天,下午我们就坐动车回了北京。

即便那半天,也多不在大同市区的,我们去了云冈石窟。如今想来,我去过四次大同,也去过四次云冈石窟,我有幸见证了这个景区治理的变迁,也见证了门票价格咋舌的飞涨。同同竟也去过两次大同,也去过两次云冈石窟,但都还小,他或是好奇,但应不大懂得那个石窟的魅力。

我们那日吃过早饭,便退了那家五星酒店,同同本想着赖在床上不走,打一上午游戏,但最终被我威逼利诱得动了心。本来嘛,既到得一个城市,就应去见识它的风华。我们最终背着全部家当,迈着依旧酸痛的步子,离开了那家酒店,在那个清晨,坐上了那趟去往云冈的公交车。

我最初两次去云冈,也是坐的公交车,一次和波,一次自己。记得和波去到这里时,大同的道路上还挂着“欢迎世界遗产委员会考察指导”的红色条幅,那时我还不大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而第二次去,云冈石窟已经被列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那时我依旧还是不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但门票已然令人心动地上涨了。那时的石窟还是简易的铁栅栏门,那日我去得早,门还没开,隔着栅栏就能看到武周山石崖下的,那一列灰头土脸的洞窟。

第三次去,是一大家子十好几口一起,我做司机把他们从北京拉到这里。当然,我拉来的不是云冈石窟考察团,那次山西旅行,大同是第一站。那次旅行上有老下有小,我分心不得,因而没能领着还小的同同专心去看石窟,对他来讲,来此不过是换个地方打游戏而已。








02


这次再来山西,再来大同,或是补偿,我执意要带那个小孩再来云冈,我希望他能因此领略到这个石窟的魅力。

对了,如今的石窟不再是铁栅栏门了,门票也贵得令我肝颤了一下,当然,从大门处也再看不到断崖下的洞窟了。

我们要从一个富丽堂皇的游客中心走进去,还要经昙曜广场、礼佛大道、灵岩寺,走过一条漫长的通道。这是我之前去到云冈所未见的建筑群,它们华丽但非古物,它们或许是票价之所以高昂的原因,却让我想起了买椟还珠的故事。

我抓着同同的小手,在那个游人寂寥的清晨,如仪式般经历那番漫长后,跨过一个题写着“入佛知见”的小木门,才终于看到那段熟悉的,分布着大大小小乌黑洞窟的浑黄断崖。

到此始才心安,还是这里,没来错地方。

那座灰头土脸的断崖,在武周山南麓,它东西绵延一千余米,其上开凿出了45个洞窟,252个大小窟龛,51000余尊石雕造像。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三大,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先介绍下云冈石窟的概况吧,这个石窟群的开凿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石窟是第16-20窟,它们是开凿于北魏文成帝时期的昙曜五窟,云冈石窟也因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时代大幕。

中期石窟是第1-13窟,它们多分布于昙曜五窟的东侧,开凿于北魏文明太后主政到孝文帝执政的所谓二圣时期,那是北魏最强盛的时期,也是云冈最辉煌的时期。晚期石窟多分布于昙曜五窟西侧,这时孝文帝已迁都洛阳,工程多由留守平城的贵族和中下官吏主持,失去皇家的加持,也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大概了解了石窟的开凿历史后,我们便可以对参观顺序做一些小算计,我们是从东部进入景区的,从这里开始的1-15窟,应算做前文所说的中晚期石窟。而我们把这次参观旅行定义为“北魏文化探索之旅”,既是探索,那应先追根溯源,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

九岁的同同恢复得很快,他大概已经忘了昨天爬恒山的事情,欢乐得像个撒花的小豹子。而我的两条腿依旧不争气的酸痛,因而是迈着跨越千山万水的沉重历史步伐,走到第16窟的。

现在知道,我因何痛恨入园通道的漫长了吧。





第13窟交脚弥勒


03


从16窟到20窟便是著名的昙曜五窟,昙曜是云冈石窟最初的开创者,他瘦骨清颜、风风尘仆仆的全身塑像,就立在一进大门的广场当中,就像大雁塔前的玄奘法师塑像,成为立于时代的纪念碑。

大同,是北魏早期的都成,那时的这里叫做平城。

或许也是一个清晨吧,一位皇帝巡幸出行,他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骑着马。那马注定将是那个清晨的主角,它或许在那个时间里开了天目,也或许出门时没吃饱肚子,反正它在那个清晨里叼住了一个清瘦和尚的衣襟。于是周围没被驱散干净的群众,有幸见证了“马识善人”的一幕,那个和尚后来被那位皇帝“奉以师礼”。

那位皇帝便是北魏王朝的文成帝,那个和尚法就是昙曜,那一年是公元453年。

数年后,昙曜奉皇帝命,率领工匠用他们的斧锤,在这段高耸的石崖上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便是昙曜五窟。有意思的是,文成帝做为出资方对昙曜的艺术创造也是有要求的,《魏书.释老志》中记载,“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以向世人宣扬“皇帝即如来”。








在北魏初年,高僧法果为得到政权加持,便在信众中宣扬“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这自然得到皇家的认可和青睐,再加上十六国以来,佛教广泛传播,受众广大,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因而在北魏政权早期,就已大力弘扬佛法,君主成了现世如来的化身,很像政教合一的一次执政尝试。

昙曜也正是拿着五位北魏君主的蓝本,率领工匠在武周山下开凿出了五座大佛窟。如今这些早期佛像,大都已经被风化得残缺破旧,但我们今天依旧有幸,在这座伟大的历史遗迹中,见到那些曾经在北魏历史上叱诧风云的人物。

这其中第16窟原型便是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的开国皇帝,他欣欣然接受法果的建议,因而有幸成为北魏的第一个如来;

第17窟是北魏第二代皇帝明元帝拓跋嗣;

第18窟是完成北方统一的太武帝拓跋焘;

第19窟是文成帝的亲爹,未做过皇帝的景穆帝,被太武帝逼死的太子拓跋晃;

第20窟的露天大佛,是昙曜的当值老板,文成帝拓跋濬。

当然昙曜五窟和北魏五位皇帝对位方式,还在研究之中,未成定论,这也仅是说法之一。





第3窟


04


其中第18窟的立佛很有意思,学者们都倾向认为他的原型就是“雄才大略,威服四夷”的太武帝拓跋焘。

我们在这个洞石窟伫立良久,在一个狭窄逼仄的空间里,仰望一座十几米高的立像,是能给人带来强烈压抑的震撼感的,仿佛芸芸众生,都是它脚下的蝼蚁,而它能给我们的只有崇高。

我跟同同讲,这位太武大帝,也是一位历史猛人,说他是唐朝的李世民、西夏的李元昊、大明的明成祖朱棣也不为过。

这位历史猛人是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的,十六国时代的终结者,他为北魏完成了对北方中国的统一。而他对十六国的终结之战,便在北凉的都成姑臧,那里是今天的武威,古时又称凉州。

公元439年,北魏大军攻陷姑臧,北凉王沮渠牧犍出降,至此北魏控制了河西走廊,也控制了连同西域的商路,那条路,我们如今也称为丝绸之路。

也是在那个时间里,太武帝下令,将大批凉州士庶迁至平城,这其中不乏避祸河西的汉学鸿儒,也不乏笃信释迦的僧人和开凿凉州石窟的工匠。

鸿儒们来到平城,开始了对北魏子弟儒风始振的教育工作,一个划时代的惊雷就在润物无声中慢慢积攒着它的力量。那便是其后发生的,深远影响北魏乃至中国历史的太和改制,它还有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名字,叫做孝文汉化。

而僧人和工匠来到平城呢?他们也在蛰伏中规划着属于自己的惊雷。





第18窟中那位披着千佛袈裟的灭佛者


也是这位雄才的太武大帝,在公元444年,听从了权臣崔浩的建议,开始打压沙门,服立道教。两年后更是在崔浩的怂恿下出了狠手,下令灭佛,诛杀沙门,毁坏经像,北魏全国寺庙几无幸免,史称太武法难。直到太武帝驾崩,新上来的文成帝,才重新恢复了佛教在北魏的主导地位。

也是这位文成帝,下令开凿云冈石窟,或就是因看到法难过后,经像尽毁,才痛下决心的吧?我把佛像刻在石头上,刻在高山上,刻成历史的丰碑,它们还会消逝吗?

说来也是好笑,第18窟中的那位历史猛人,主导灭佛的拓跋焘,最终在这里还是被披上了袈裟。他的袈裟被雕刻了千个佛像,甚是奢华精美。不过我却在厚黑地想,那是什么?是衣着的华美,还是雕技的炫耀,是崇拜的虔诚,还暗黑的镇煞。

不过史籍中蒸腾出的杀气,在此已了然无痕,这里只是一尊佛,眉目间只有佛的慈爱与悲悯。他的手印也是五佛中最独特的,右手抬起,轻抚胸前,那又是什么?是在扪心自问地忏悔吗?

太武生前真有一丝忏悔吗?这又有谁知,不过在后世沙门和工匠们心中,他们已经与他达成了和解,因为皇帝的治理需要佛教,因为佛教的传扬需要皇帝。

而那时,佛教在中华传播弘扬,已成大势所趋。太武帝的继任者文成帝,不但恢复了佛教的地位,还将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就记录下了那一大昌的时刻。








05


第20窟是个坐佛,由于窟前石壁业已坍塌,这也造就了云冈唯一的露天大佛。

这窟也采用一佛两协侍的布局,代表着前世、今生和未来的三世佛。只由于常年风化,大佛右侧协侍已基本消失。正中释迦坐像,高13.7米,按说这高度在昙曜五窟中也算比较挫的,但由于全身完全露出,倒给人一种通观的伟岸,它如今已成为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言人。

这佛像高鼻深目,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穿着右袒式的袈裟,衣纹凸起,纹饰细腻,雕刻技法有着浓郁的健陀罗艺术风格。只两只眼睛是后来汉族工匠加上去了,有人说它画龙点睛,有人说它眼大无神,各自的美学,交给各自的眼光吧。

而我更多想的是,坐在这里的人物,他可曾想过自己留给了中国一个何样的未来吗?历史学家汤因比,将历史时期进行文明区块划分,他便认为我们中华的历史,应以佛教传入为文明的分野。

而北魏或可以说是弘扬佛教的第一个统一的大的王朝,虽经历了太武灭佛,但那更像历史激变前的一次震荡。这样的震荡,在其后的历史中还会有很多次,我们常说的三武一宗灭佛法难,每经历一次都是痛彻骨髓的鞭挞,也是洗心革面的重生,鞭挞一次,重生一次,鞭挞一次,重生一次,直至它融入儒释道中,成为我们民族再难抹去的信仰。

云冈石窟,就是那第一次鞭挞后,重生出的杰作。我们难以知晓,太武法难时对佛教和沙门僧侣是种怎样的摧残和蹂躏;我们更难以置信,佛法的信仰在那样的打压下居然没被掐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它再次突破重围后,居然唤起了如此伟岸的勃勃生机。

我们就站在20窟的大佛前,仰望着北朝佛教历经劫难浴火重生后,所缔造出的那座艺术巅峰,我们似乎看到了斧凿刀刻过后悲悯动人的微笑。

这样的巅峰,在云冈石窟中还会有一波又一波宏大的呈现。由于云冈石窟的存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时的大同,那时的平城俨然就是北方中国的文化中心。

其后平城的文化,从地域上被传递到洛阳,传递到邺城,传递到长安。从时间上由北魏传递到东、西两魏,传递到北齐,传递到北周,传递到隋唐。

由此看来,云冈石窟,不正站在那个不朽的文化传递的最前沿吗?


2021年2月1日星期一凌晨,写于北京。





第20窟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本文由城外的阳光sun创办专题【精选好文】推荐。

本文编辑:阿斌bin

专题主编:城外的阳光sun



《世界遗产名录》专题推荐:

1987年,长城,文化遗产

『云 . 游』长城随笔③ 八达岭上的路与墙


1987年,明清皇宫,文化遗产

『云 . 游』东北纪行⒃ 故宫里的老故事


1987年,秦始皇陵,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② 李白与兵马俑


1987年,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岱岳笔记① 爬上,南天门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⑨ 北京人的畅想


1987年,黄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黄山⑦ 黄山归来不看岳


1992年,九寨沟,自然遗产

『云 . 游』九寨纪事③ 从草海到镜海


1994年,曲阜三孔,文化遗产

『云 . 游』三孔随笔③ 回到先师的身畔


1996年,庐山,文化景观

『云 . 游』匡庐笔记⑨ 李德立和他的花园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峨眉纪行⑥ 再见,峨眉山

『云 . 游』川西纪行② 神秘的大佛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④ 狮子林与苏州人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⑥ 退思*思退


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⑽ 天坛,五千年


1998年,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① 冬游,颐和园


1999年,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武夷笔记② 朱夫子的水帘洞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

『云 . 游』川西纪行⒅ 都江堰,是什么


2000年,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

『云 . 游』黄山⑾ 两个村的徽州梦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

『云 . 游』金陵随笔⑤ 明孝陵祭

『云 . 游』东北纪行⒂ 清昭陵追思


2001年,云冈石窟,文化遗产

『云 . 游』云冈,大唐雄健的密码


2004年,高句丽王城及王陵,文化遗产

『云 . 游』触摸高句丽① 好太王的恩怨


2006年,安阳殷墟,文化遗产

『云 . 游』安阳速记② 殷墟,文字的故乡


2008年,三清山,自然遗产

『云 . 游』邂逅三清山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文化遗产

『云 . 游』嵩岳笔记⑩ 天地之中


2012年,元上都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内蒙随笔④ 忽必烈的仙那度


2014年,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

『云 . 游』扬州慢⑥ 夫差,笑了

『云 . 游』人在淮安② 清江浦的寂寞


2014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⑥ 玄奘,褚书,大雁塔

发布人:005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