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开展“卫士·20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敏感突发环境事件,某输油管线泄漏污染马莲河继而影响泾河。演练聚焦泾河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应用,上下游各级各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截流引流、筑坝拦截、吸附削污、水利调度等措施进行处置。在常规演练的基础上,叠加化工园区储罐泄漏情景开展无脚本演练,达到了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
一、演练综合历史案例和现实可能。此次演练针对高风险源和敏感河流,在黄河支流泾河流域、甘肃陕西毗邻地区开展。泾河流域煤炭、石油资源丰富,相关化工园区、企业和输油管线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高。今年6月,泾河流域内发生一起敏感环境事件,造成30多公里河道污染。另一方面,泾河是渭河最大支流,是沿岸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重要水源,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从泾河流域的敏感性、历史案例的警示性、设定情景的易发性等角度来看,演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演练推动“一河一策一图”落地见效。此次演练对泾河“一河一策一图”进行检验。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根据污染团前锋位置,组织关闭景家河引流坝闸门,拦截受污染水体并引流至朝阳水电站引水渠,实现清污分流。在水电站引水渠渠首投加粉末活性炭,并在下游泾河布设拦油索,多级吸附处置污染物,确保稳定达标。演练还对咸阳市整合的“一河一策一图”电子地图进行了展示和检验,推动“一河一策一图”落地见效。
三、演练增设无脚本场景。在常规演练的基础上,此次演练增设无脚本场景,模拟化工园区企业储罐泄漏,不事先告知任务、不提前指定队伍,检验环境应急人员真功夫。储罐泄漏后,应急指挥部迅速会商研判,明确不让污染水体进入泾河的应急目标,统筹力量开展断源、拦截、转运、处置、监测等相关工作,检验应急人员灵活应用“以空间换时间”环境应急理念的能力。无脚本演练场景让应急人员更好地体验实战感,有助于针对性加强环境应急准备与响应。
四、演练强化协同联动。此次演练涉及陕西、甘肃两省,咸阳、庆阳两市,以及长武、彬州、永寿、宁县等四县市。演练过程中,长武县村组人员定期开展网格化巡检,第一时间发现河流异常。长武县接报后,环境应急人员立即执行1小时报告、现场直报、并行报告等上报事件信息。上下游相关省、市、县落实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等部门共同参与,联动开展应急处置。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演练,开展污染断源、控制、收集、消减等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咸阳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延伸到村级和陕西省跨区域调用能力,也在演练中得到检验。
通过演练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次演练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围油栏、吸油毡处置效果有限,应用“一河一策一图”时控制污染团上游清水不到位,增设的无脚本演练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下一步,陕西省将进一步发挥演练作用,严格落实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要求,提升省级两支队伍、市级1支队伍应急能力,继续做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工作,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优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准备,精准科学依法应急,当好秦岭卫士,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 | 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