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说生态,话赵杲——穿越三百年,探寻雍正年间赵杲知县的生态情怀
2024-12-06 09:13  浏览:231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陈增印

你知道吗?邢台隆尧县城正西6公里的尧山,也曾经是一个县呢。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她还叫“唐山县”。记住了,我下面说到的“唐山”,可是专指现在隆尧县的西部哟。

那时候的泜河,三天两头发水。大水漫过,厚厚的沙子把大片的熟地都给埋住了。

雍正六年(1728年),来了一个知县,名叫赵杲,山东汶上县段庄村人。

赵杲到任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查。他发现县城周边,白花花的沙子,看不到边。种不成庄稼,老百姓可怎么活呀?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主意:种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态减灾,生态防灾。可唐山人不是没想过这个,你看,泜水西来,正冲着唐山城,不管是往南还是往北,拐弯的地方,承受的压力最大。正好这里长着几棵大槐树,密密匝匝的根须,牢牢地抓住泥沙,不使其坍塌决口。老百姓管这几棵槐树叫“神槐”。对了,就是“唐山八景”里的“神槐障岸”。






可是,大片的沙地不一样啊!它们既然沦为官田,就不能随便给人。赵杲正为这事发愁,正好直隶巡农御史舒喜到这里视察。赵杲就把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汇报了一番,请求代为上奏。舒喜经过实地勘察,肯定了赵杲的观点,于是写成奏章,恳请皇上,并获得批准。

得到消息,赵杲马上带着下属,奔走在风沙中,登记位置,丈量亩数,确定户主,督促种植,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几年过去,唐山四郊,青葱满目,生态大为改观。“其在春夏之交,桃雨柳烟,相映如绘;而莺歌蝉吟,又缥缈于云树迷离间。牧竖由由,桑者闲闲,则武陵桃源不必远在天外也。”(杨濬《赵公林碑记》)不仅彻底改变了昔日尘沙障天的恶劣环境,而且水果、木材,又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收入。人们亲切地把这些树林称之为“赵公林”,并且为之立碑纪念,著入县志。






赵杲的另一贡献,是对局部官场生态的影响。

当时的唐山,生计艰难,很多人出家为僧尼,逃避赋税与徭役。一个蕞尔小县,哪里禁得住流失这么多人口?甚至还有个别僧人,欺压良善,为害乡里。人们对此意见很大。

赵杲一方面走访寺庵,劝导僧尼还俗,一方面对那些罪大恶极者,严加惩治。最终,不光收获了大量的人口与寺田,稳定了社会秩序,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收寺观80余所,建为义学”。

赵杲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一部分人。资料记载:唐山“僧道以飞语中之,竟落职荷枷。五月,居节孝祠内,县民候问,馈酒食不绝。”

赵杲调走之后,唐山百姓感怀其德,自发制作了一块2米长的牌匾,上书“正美陶唐”,敲锣打鼓送到他的老家段庄村。没想到他的宅子还是泥墙草屋,大门狭窄简陋,牌匾无从悬挂。人们只好在大门两旁,加垒了两个垛子,才把牌匾挂上去。






乾隆年间,县学教谕戈鉁撰写的《增修文庙碑记》,说唐山文庙“殿台圮颓,泮池破漏,星门倾侧,外泮塞淤……”。不仅文庙,而且“学宫久圯”,县学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赵杲到任之后,开始大力整修。此后一连四任知县,比赛似的,唯恐落后。“于是规模整齐,内外洁净,佳树充庭,活水盈沼,游鱼耀彩,荷荠飘香”,环境大为改观。

心理学上说,一个地方又脏又破,人们污损起来,毫无顾忌。如果干净整洁,人们不仅着意维护,甚至会锦上添花。赵杲对唐山官场生态的影响,单从后继者“睹公之勤,继公之政,踵事增高”,就可窥见一斑。

最后再强调一遍,文中的“唐山”指的是现在隆尧县西半部,请勿误为现在的“唐山市”。

【作者简介】陈增印,笔名曾殷,1982年大学毕业,邢台学院退休教师。喜欢读书、码字,偶有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

注:图片由AI生成!

发布人:b3f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