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小麦广谱多抗基因的“好搭档” | 科技前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8 07:33:23   浏览次数:6  发布人:4a1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小麦是主粮作物之一,小麦白粉病和麦瘟病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发现,我国小麦地方品种所特有的广谱抗白粉病基因资源Pm24,其编码的串联激酶抗病蛋白WTK3不但抗白粉病,还兼具麦瘟病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大育种应用价值,为培育持久广谱多抗小麦新品种带来了新希望。01协同作战 共御病害串联激酶是近年来在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一

    小麦是主粮作物之一,小麦白粉病和麦瘟病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发现,我国小麦地方品种所特有的广谱抗白粉病基因资源Pm24,其编码的串联激酶抗病蛋白WTK3不但抗白粉病,还兼具麦瘟病抗性。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大育种应用价值,为培育持久广谱多抗小麦新品种带来了新希望。

    01

    协同作战 共御病害

    串联激酶是近年来在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抗病蛋白,由两个或多个激酶结构域串联而成,分别表现出对条锈病(Yr15)、叶锈病(Lr9)、秆锈病(Rpg1、Sr60和Sr62)、白粉病(Pm24、Pm36和Pm57)、麦瘟病(Rwt4)和黑粉病(U8)的抗性(图1),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

    团队前期分别从中国小麦地方品种“葫芦头”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克隆到编码新型串联激酶的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4和Pm36。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1 串联激酶类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通过筛选“葫芦头”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Pm24(WTK3)诱变突变体库,研究团队筛选到多个感白粉病突变体,利用突变体进行RNA测序,鉴定出WTK3抗病通路的关键因子WTN1。

    WTK3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模块”,第一模块的作用是识别病原菌释放的“攻击信号”-效应蛋白。当WTK3感知到病原菌入侵,WTK3的第二个模块启动,衔接和激活WTN1,形成WTK3-WTN1“防御小分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2 WTN1(Wheat Tandem NBD 1)与串联激酶WTK3协同赋予小麦白粉病的抗性

    “防御小分队”迅速被动员起来,形成高分子复合物,组装成抗病小体,激活超敏反应和细胞程序化死亡(图3、4),达到抗病的目的。

    研究团队还惊喜地发现WTK3不仅抗小麦白粉病,还能够识别麦瘟病菌并触发免疫反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3 WTK3和Rwt4识别效应蛋白PWT4激活WTN1引起细胞死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4 Rwt4/WTK3识别PWT4后,激活WTN1形成钙离子通道

    02

    走向田间 助力育种

    该项研究突破了植物免疫领域内对串联激酶作用机制的认知,揭示了麦类作物串联激酶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全新免疫机制,为作物广谱多抗品种精准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团队经过多年的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已将Pm24(WTK3)基因导入到多个高产小麦底盘品种(图5),创制的高产抗病新种质,已无偿发放给国内多家单位进行抗病育种利用。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解决我国小麦主产区缺乏广谱抗白粉病基因资源问题,同时为防控麦瘟病提前建立潜在的遗传屏障,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5 小麦抗病基因Pm24(WTK3)的高产抗病新种质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宋同舟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a1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ikai.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