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面积5.95公顷
总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
同时开放园区周边
近10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
作为具身智能室外测试训练场地
3月30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重磅活动——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近期已授牌,吸引了多家明星具身智能企业签约入驻或确定入园意向,园区整体出租率已达30%,初步形成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在大会的推介环节
海淀区东升镇镇长辛果
向与会者们介绍了
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
相关情况
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于2025年2月27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授牌。园区占地面积5.95公顷,总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由A、B、C座三栋楼组成,地上面积15余万平方米,含1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和2.25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园区内设有公共展厅、孵化空间、共享会议室、员工食堂等配套空间,同时开放园区周边近10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作为具身智能室外测试训练场地。
“园区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辛果在推介中介绍,园区西连中关村核心区,东接朝阳国际会议中心,南望西城金融街,北通昌平未来科学城。紧邻北四环与G6八达岭高速,地铁15号线北沙滩站直通园区商业街。科研及人才资源丰富,园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清华、北大、北航等30多所知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等100多家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辛果介绍说,自2024年10月以来,园区已吸引了多家明星具身智能企业签约入驻或确定入园意向,如达闼机器人、罗森博特、中科创达、美芯晟等公司。目前,园区整体出租率已达30%,初步形成具身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此外,北京市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和华大集团全球创新中心已落户园区,相信能从数据赋能、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更多想象空间。
园区还依托东升科技园自主开发的i友未来社区APP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数、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和“职、住、行、医、学、商”多层次人才服务产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周期伙伴式服务生态,助力入园企业从“0-1”和从“1-10”的快速发展成长。
“我们还为入园企业准备了专属服务包。”辛果介绍,由东升镇牵头,联合中关村科学城基金、清华水木创投等机构和海淀镇、苏家坨镇设立了具身智能百亿产业引导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免费进行上市辅导和知识产权申报预审服务,帮助有生产制造需求的企业对接苏家坨镇智能制造厂房;对新入园的具身智能链主企业,在享受市场租金价格8折优惠基础上还将享有更多定制优惠政策。
对2025年入园并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具身智能中小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研发补贴;对2025年在园区新孵化注册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依托海淀区财金协同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贴息和担保。优先推荐入园创业企业参加“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荣获前60名的企业将给予现金奖励或租金减免,奖励金额最高100万元。还将为入园企业骨干人才提供申请落户、子女教育、公租房、体检康养等多项服务,帮助企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将以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目标,全力将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打造成为‘创新、协同、共享、开放’的‘世界一流具身智能创新产业高地’。”辛果向全球具身智能企业、研发平台、投资机构和创业人才发出邀请,共同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贡献澎湃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据了解,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当前,海淀辖区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集聚具身智能企业29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2家,已经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并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4月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今年2月落地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
记者:赵磊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