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巾帼石榴籽 戍边家国情丨54年、10万公里,他们从青年走到古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7 14:59:27   浏览次数:3  发布人:d49f****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清明节前,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三岔口镇东大川村金厂沟屯依旧寒气逼人,韩淑秀夫妻穿好棉衣棉鞋,踏上了风雪巡边路。韩淑秀今年73岁,老伴薛奎长她4岁,夫妻俩都是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护边员。54年来,他们用超过10万公里的巡边里程守护了边境安全,成为守护祖国“北大门”平安的“移动界碑”。韩淑秀(右)与老伴薛奎踏雪巡边。李树明摄用真情书写相濡以沫 1971年,东大川村金厂沟屯

    清明节前,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三岔口镇东大川村金厂沟屯依旧寒气逼人,韩淑秀夫妻穿好棉衣棉鞋,踏上了风雪巡边路。

    韩淑秀今年73岁,老伴薛奎长她4岁,夫妻俩都是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护边员。54年来,他们用超过10万公里的巡边里程守护了边境安全,成为守护祖国“北大门”平安的“移动界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右)与老伴薛奎踏雪巡边。李树明摄

    用真情书写相濡以沫

    1971年,东大川村金厂沟屯人烟稀少,19岁的山东姑娘韩淑秀在这里嫁给了23岁的薛奎,他们的家,就安在离边境线不到1公里的屯边。

    春天播种、扶犁,夏天铲地、灌溉,秋天收割、打场……薛奎作为小队长一心忙着屯里工作顾不上家,韩淑秀也不服输,下地挣工分的同时,家务也没落下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右)与老伴薛奎。李树明摄

    薛奎不善表达,却也有自己的体贴方式。去地里干活时,他会把地边山葡萄和山梨放在怀中带给妻子。闲暇无事,他也会哼歌,哄韩淑秀开心。有时,韩淑秀上山采蘑菇,不论多晚,薛奎都会坚持把她接回家才放心。

    后来,随着土地包产承包到户,韩淑秀夫妻靠着种地、养猪、种植黑木耳,慢慢变得富裕起来,但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漫长的护边事业中,韩淑秀夫妻都很少红脸,感情历久弥深、回味绵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夫妻为三岔口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介绍“护边驿站”桦皮画来历。于浩洋摄

    朴素家风印在风雪边关

    “不能去亚冬会现场帮忙,就在山沟里守好边境。”今年1月28日是韩淑秀73岁生日,儿女们来为她庆祝时,她却坚持和老伴例行巡边,回到家里已是满身沙土。

    “你们住在这里,就有义务协助派出所守边护边。边境安全稳定,才能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刚结婚时,原三岔口公安边防派出所(现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民警李钟健的话深深触动了夫妻俩,自那以后,他们就在边防民警的带领下踏上了义务护边的道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右)在巡边途中。李树明摄

    在韩淑秀和薛奎言传身教下,儿孙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向上向善,特别是三儿子薛连军,在父母影响下,复员返乡后也加入了义务护边队伍。

    “一条路、两个人,从青年到古稀,携手相伴50余载春秋。”2023年5月15日,韩淑秀一家作为10户“全国最美家庭”代表之一,夫妻俩手拉着手,在荧屏前倾情讲述着他们的家风故事。

    坚守边境54年,韩淑秀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黑龙江省边防工作先进个人”“龙江好人”等荣誉,一份份证书和牌匾成为土坯房中最醒目的亮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巡边小憩。卢鸿雁摄

    不换防的“护边驿站”

    “韩妈妈包的酸菜馅饺子就是香。”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民警韩振明上山驻勤,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赞不绝口。

    漫长的守边岁月中,从边防武警到移民管理警察,一代代戍边民警驻守在金厂沟屯,也和韩淑秀夫妻结下了深厚的警民鱼水情。因为心疼驻勤民警在山上吃不饱、住不暖,老两口夏天备好瓜果降暑,冬天烧炕暖衣烘鞋,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供民警休息。不仅如此,他们还新建3间大瓦房,无偿提供给派出所当驻村警务室,老两口的家成了民警们暖心的“护边驿站”。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无偿为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提供房屋建立警务室。李树明摄

    由于驻勤民警和部队官兵巡边地点、时段不一,吃饭时间也不同,韩淑秀就不间断地烧火做饭。“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油烟一直在头顶缭绕。”柴火灶前,韩淑秀挥动锅铲汗湿衣背的画面,深深印在民警脑海中。

    时任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徐韵鑫刚上山驻勤时,因为水土不服总是失眠,韩淑秀和薛奎便上山采来新鲜刺五加叶,炒制后让他泡水喝,失眠状况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从橄榄绿军装到藏青蓝警服,对民警来说,身上的制服变了,但与“韩妈妈”的“母子”情却永远不会变。每当农忙时节,民警们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赶到山上,帮助老两口秋收、劈柴、垒鸡窝……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韩淑秀与边境派出所民警品尝月饼。卢鸿雁摄

    “平凡家庭怀不凡使命,戍守边疆印家国情怀。韩淑秀家庭不仅是美丽家风传承者,更是万千家庭的学习榜样。”东宁市副市长李媛媛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李树明

    编辑/廖芸卿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49f****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ikai.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