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奖|| 给孩子的奖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30 06:46:05   浏览次数:25  发布人:c8f5****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8期“奖”专题活动。我们作为父母,心里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孩子都是天然地会去取悦于自己的父母,这是本能。他们期待能够得到父母的爱,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通过努力活得奖励,是一种获得积极强化的正常途径。但是奖励是分种类的,外在的物质奖励或者是精神奖励,还有人的内在的自我奖赏和自我肯定。我们都期望孩子能直接拥有具有内在的自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8期“奖”专题活动。

    我们作为父母,心里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孩子都是天然地会去取悦于自己的父母,这是本能。他们期待能够得到父母的爱,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通过努力活得奖励,是一种获得积极强化的正常途径。但是奖励是分种类的,外在的物质奖励或者是精神奖励,还有人的内在的自我奖赏和自我肯定。

    我们都期望孩子能直接拥有具有内在的自我奖赏机制,因为这种奖赏不靠外界,是自身就能完成达到的,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其实要到这个阶段,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不是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的。

    首先,关于外在物质奖励,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

    而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很多父母总是担心物质奖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促使孩子过于看中利益,或者是担心孩子是因为奖励才去做某件事,而并非真心实意,其实这些担心很多时候是多余的。

    在幼儿园阶段,老师们通常喜欢用小红花来奖励表现优秀的孩子,这种物质化的奖励,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积极强化的肯定。

    还有在艺术班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是用小礼品奖励孩子,让孩子对课程的体验感瞬间拔高不少。我女儿在一家机构学习中国舞,她的小堂姐另一家上,放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的时候免不了互相了解舞蹈课的感受,老师的态度,是否有小礼品。结果女儿一直向我提要求换舞蹈班,说姐姐那里的舞蹈班经常送礼物,自己的舞蹈班老师不会送礼物。其实报课之前我也了解过两边的情况,最后选择了现在这家。我最看重的是老师的态度,女儿上课的机构老师会要求小朋友回家后复习打卡舞蹈动作,所有打卡视频发出后,老师都会在群里点评,有动作上不到位的,老师指出后,会在下次课程中,指导孩子做正确的动。但是她小堂姐的那个机构是没有要求打卡,小朋友学来学去的,经常忘记动作。所以虽然女儿想换,但是我没同意她换。但是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到,物质奖励对小朋友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孩子某一方面有进步或是突出表现得时候,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奖励给孩子,这样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的和谐,也能让孩子具象化体会到父母的爱。

    第二点,就是孩子对待奖励的认知提升是有一个过程的,是从外而内,从低向高的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慢慢灌输给孩子,自我肯定才是最好的最持久的奖励。

    我儿子现在是五年级,据我观察发现,他已经对物质奖励失去了以前的热度了。早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发现有这个迹象了。在三年之前,小孩子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喜爱程度基本持平,甚至有些孩子更倾向于物质奖励。四年级开始,物质奖励的影响力慢慢在削弱,精神奖励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明显超过了物质奖励。

    记得有一次英语考试很不错,老师给他发了一个奖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8f5****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ikai.naod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