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里的科学往事
同学留言册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展出了一份有趣的展品,是一份“评书式”的同学留言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一天黄昏时候来到四院邹二爷的房间,遇见一位小英雄,修长的身子......”
这份同学留言册是当时清华大学李宗熹写给同学洪朝生做毕业纪念的。为什么洪朝生被同学们称为“小英雄”?
本期《展柜里的科学往事》栏目特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来风讲述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人物卡片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低温物理和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洪先生觉得他一生中很大的一个遗憾,就是1937年、1938年,几次要去延安亲身参与抗战,都没成功。
洪先生16岁考上清华大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紧急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洪先生和同学一起,在广场听了徐特立等人的宣讲,延安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们。
洪先生和同学一起约着去延安,好几次都没成行,他一直懊恼“我怎么是个胆小鬼,我怎么这么懦弱”。他觉得我们国家被人侵略了,一定要站在第一线去战斗。最后一次,1938年初,他下定决心再不能退却,走到了郑州,遇到同学,告诉他没有办法穿越封锁到陕北去,就又没去成。
“话说春去秋来,年头变了,各家英雄,计议出征,纷纷离开长沙。时坦克不达西天而返,路遇郑州,再遇小英雄,单刀匹马,精神斗斗。当话西去之艰险,乃共颓然返。”这段像评书一样的话,是我们在他家里找到的留言册里,他的同学李宗熹写给他做毕业纪念的,讲的就是洪先生最后一次去延安没成功的故事。
留言里称呼洪先生为“小英雄”,是因为他在北京汇文中学念高中,恰逢“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他那时候才十五六岁,非常勇敢,是运动的骨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洪先生从小、从骨子里、从血液里就是爱国的人。
(更多访谈内容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七一”系列推文回顾
毕业季系列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