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真相却让人心疼…… | 伴读
2023-04-28 22:54  浏览:695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本文选自|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创团·遇见小媛

播音|武冰洁

视觉设计|王荣佳、樊薇

栏目主持|杜润楠

最近,我失眠了。

不是和老公吵了架,也不是在公司加了班,而是为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犯了愁。

由于公婆疼孩子,儿子在家便有些“嚣张跋扈”,需求没满足就撒泼打滚。

但前几天老师却向我反映,儿子在校过于“怯懦”,我才意识到这种家教出了问题。

老师说,儿子每次分到的小红花和玩具被人抢了,也不吭声,甚至甘愿当其他同学的“小尾巴”。


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这样告诉我:“家校之间的社交落差,会让孩子‘露怯’。学不会与同龄人相处,则让他们在社交时变得孤僻。”

这不就是“窝里横,出门怂”吗?

为人父母,在得知孩子的性格出现了偏差后,我才醒悟:原来,孩子有两副面孔,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家庭教育的“漏洞”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愁坏父母

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孩子仗着无人“争宠”,在家中玩具扔一地,把沙发当蹦蹦床;

在外扎进人群中,发现小伙伴都比自己厉害,立马委屈巴巴。

前几天还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分享孩子“两面派”的故事,当下更有共鸣。

她说,上周孩子在商场看上了一个限量版玩具,哭闹着在原地撒泼,宝妈脸上挂不住,只好妥协买下。

可让宝妈冒火的是,孩子第二天把玩具带到学校,回家就“散架”了。

细问后,才得知是班上同学把他玩具抢去,为了测试 “性能”,直接往地上一摔,就这样报废了。

她问儿子,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孩子说:“他又高又壮,还很凶,我怕他让其他同学不和我玩。”


看完后,不少家长都表示自家孩子也是这般“欺软怕硬”,在家是“小霸王”,出了门就成了“小绵羊”。

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吗?犯愁的父母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一位教育家做出了解释,他说:“对孩子百依百顺,才会使他们变得不幸。”

可见,越是娇惯孩子,他们越肆无忌惮。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才是关键。


拥有两副面孔是原生家庭引发的“后遗症”

孩子的言行,大多是父母的投射。

他们的问题,事实上也是原生家庭引发的“后遗症”。

在不少家庭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沉迷于电视,爸妈强制关掉,他立马开始撒泼吵闹:

你刚拿起鸡毛掸子准备“教育”一下,爷爷奶奶就赶紧“救场”。

对这种“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的现象,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孩子发脾气,能换来家人的妥协,那这招在外人面前不好使的落差,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

而这也是孩子拥有两副面孔的根源所在:家人能给孩子包容的环境,他会有恃无恐;在外嚣张跋扈要付出代价,他就会选择逃避。

孩子没有成熟的价值观,但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的判断。

学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才是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治愈孩子的“两面性”用好这三招就够了

当个体呈现出“对内强硬、对外软弱”时,本质上是精神上的“趋利避害”。

可见,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是本能,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当孩子的精神人格不够成熟时,父母的正确引导就尤为重要。

那么,怎么治愈孩子的“两面性”呢?用好这三招就够了。

1.读懂孩子的情绪

在家中,如果孩子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你会怎么办?

有些父母会选择置之不理,抑或是好好教训一顿。

实际上,这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孩子在家骄横,是一种情感表达,只不过他们认知有限,很难精准诉说需求。

在他们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多些耐心,问及生气的原因后,再做出反应。

只有先读懂孩子的情绪,才能让他们自信表达。


2.恪守教育底线和需求

经常看到有家长吐槽孩子的坏习惯:

只爱电视,不爱书;脏话随口就来,一提作业就默不作声;平时上学闹钟都叫不醒,一到周末就像打了鸡血,天还没亮就开始折腾……

同样的场景,总是在不同家庭上演。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温柔且坚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触碰底线的事情,不妥协。更重要的是大人的说法要保持一致,不能给孩子似是而非的感觉,更不能出现父母管教孩子,长辈立刻站出来护着,这种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有求必应,让孩子明白凡事有规矩,才是正解。


3.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交,让他们拥有“小圈子”,也是摆脱“两面派”的密钥。

值得一提的是,正确的社交方式,是鼓励他们合作,而不是竞争。

父母常说的“你看谁家孩子,又得了第一名”,不仅会让孩子更没自信,还会让他们拒绝认识新朋友。

换个方式,我们可以这样做。

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中做客,备好合作的玩具,比如积木、动漫卡牌等;

平时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比如球类运动。

这些,都能让“怕生”的孩子摆脱社恐。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社交条件。

如此,孩子才会在同伴交往中获得快乐。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作者 | 主创团·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

责任编辑|赵利


发布人:2f8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3011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