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沟通的艺术:如何与孩子有效对话避免冲突
2024-08-07 17:10  浏览:55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沟通的本质是达成共识,并让对方接受。而不是只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发泄情绪、吐槽唠叨,这只会阻碍沟通,甚至让对话变成对抗。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跟孩子和配偶的沟通,很多时候是没有达成共识的,甚至在破坏着亲密关系。

世界著名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提出了“拉波波特法则”,用清晰的四个步骤告诉人们,如何沟通才能避免争吵,达成共识。

第一步,将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的看法。

第二步,提出对方观点中我们认可的部分,让对方认为我们足够理解他。

第三步,告诉对方,从这些我们认可的观点中看到了什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第四步,提出我们反对的观点,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步不可省略,只有把这三步走扎实了,第四步提出反对意见,才有可能实现。

有了复述一理解一认可的铺垫,当我们提出不同意见时,对方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一种反省的状态。这时,彼此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

这不是阴暗心理,也不是给对方下套,而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

我们用“拉波波特法则”推演一遍,假如孩子要求妈妈抱,但妈妈不想抱的对话。

孩子说:“妈妈,抱抱!”

“哦,想让妈妈抱抱呀。”(第一步,妈妈复述孩子的话,让孩子知道妈妈真的听到他的话且明白他的意思。)

“宝贝,你是不是走累了?”(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咱俩逛了这么久,确实是挺累的。”(第三步,肯定孩子的感受。)

“妈妈也累,而且手上还拎着东西,没法抱你呀。宝贝,再坚持一小下,咱们马上就上车了。”(第四步,提出反对观点,给出充足理由。)

关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除了使用“拉波波特法则”,王小骞在《妈妈知道怎么办》中还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用直接信息,不要用间接信息。

在超市门口,孩子说:“抱抱!”

假如妈妈给出的回应是:“你没长腿吗?”

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不能快速理解“抱抱”和“长腿”之间的逻辑关系。他的第一反应是:“我长腿啊!”

你看,孩子想到的是另一件事,被妈妈的提问带偏了。

妈妈听到孩子说“抱抱”之后,给孩子反馈的是一个间接信息,而不是直接跟孩子说“不能抱,为什么不能抱”。所以,孩子根本没听懂妈妈说的话,就还想让妈妈抱。

而妈妈并不知道自己说的间接信息是无效的,以为孩子是故意跟自己作对,不耐烦的情绪就出现了。接着,母子沟通脱离正常轨道,逐渐演变成一次冲突。

这位妈妈应该怎么说呢?

直接说“直接信息”,比如,跟孩子说:“宝贝,妈妈手里有东西,抱不了呀。”

这样,孩子一下子就能听明白。

所以说,在跟年龄小的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直接信息让沟通清晰,间接信息让沟通混乱。

第二,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句话中不能超过三个信息。

王小骞的一位好朋友曾经讲过她跟儿子关于刷牙的一段对话。

她说:“儿子,妈妈今天累了,不给你刷牙了,你自己去刷,不用等妈妈了,等你刷完牙妈妈再来哄你睡觉,你体谅一下妈妈,好不好?”

这段话在大人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妈妈说完了,孩子半天没反应,还在玩儿。

妈妈一看孩子没动静,就有点急了:“我跟你说话,你没听见吗?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呢?”

这下,孩子非常茫然地抬起头看了看妈妈,回答说:“没听见。”

孩子说“没听见”,很可能不是没听到妈妈的声音,而是妈妈说的话里信息实在太多了,孩子捕捉不到要听什么,索性就不去听了。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三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可以使用“拉波波特法则”,分四步,即复述观点;理解观点;认可观点;提出反对意见,给出充足理由。

第二,和孩子说话时要用直接信息,不要用间接信息。

第三,和孩子说话时,一句语中不要超过三个信息。

发布人:bb7f****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