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即是归
以前读过《百年孤独》,说实话没有读懂。父亲说有些事到了一定岁数才能懂,看书也是。
比如书中的这一句以前就不懂:“我们还没有死人,只要还没有死人埋在地下,我们就不属于这个地方。”今年修家谱,听一个老哥讲,另一个家族的人和他争论说自己的家族更大。他对那个人说,你去北山数数坟头,回来了咱们再说。对方顿时不说话了。
有人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对比来看,此言非虚,尤其是年近百年的老祖母,经历百年都想起来就是百年孤独。孤独的影响力巨大,王小波、莫言好多的作品都带有百年孤独的一些魔幻味。有人还说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更是中原版的《百年孤独》,没看过不好评价。
书中重复的人名是阅读的一大障碍。看过美洲杯的朋友不会觉得那些名字长。主人公的双胞胎孙子连他们的情人都会弄错,死后坟墓也是张冠李戴。作者的目的应该就是要读者造成错觉,让读者在恍惚中体味孤独的轮回。
伟大的作品总是伏脉千里且丝丝入扣。《百年孤独》是一个家族的成长史,也是哥伦比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近现代的科技发展史。把家族命运融入到国家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阿来的《尘埃落定》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如河水源源不断,总是冲刷着原有生活的堤坝。这是所有的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新生事物总是引领着生活方式,无论是在百年前的南美还是八十年代的中国。眼下,我们都做好了准备,迎接工业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尽管我们不知道呼啸而来的时代长得是什么样子。
书中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大雨和接着的四年大旱。这已经不是夸张了,而是极端。这种极端突出了人类极易孤独的事实。想象一下,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遭遇三年阴雨再来三年大旱,我们的城市会生出多少的怪诞。
马孔多,作者笔下一个原来一个坟头都没有的地方,最终只剩下了坟墓。人类最大的轮回就是永恒的孤独。马斯克在琢磨移民火星,或许地球村最后的归宿就是马孔多,留下的死于孤独,远走的坠入轮回。
自己在变老也在陪父母老,孤独是老年的必修课。书中说: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如何去签这样一份协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约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条款。
《百年孤独》为什么那么耐看?看不懂时让时间加持了自己接着看。我想是书中写出了人类共性的东西,比如孤独。我们总强调自己的不同,企图让别人了解我们,这应该是个误区。
与自己做个约定:十年后再看一遍《百年孤独》,看看时光馈赠了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