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024-08-02 16:23  浏览:722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2023年丹江口水库泄洪 供图/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

水库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功能,综合效益显著,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下大力气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水库安全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库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综合效益发挥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水库的主要特点

我国水库数量多、高坝多、坝型多、功能多、分布广,服役时间长,管理任务重,管理难度大。

水库数量多

根据2022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建成且运行的各类水库95296座(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大型水库814座,占比0.9%;中型4192座,占比4.4%;小型90290座,占比94.7%。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定义:坝高15m以上或坝高5~15m、蓄水量超过300万m³的,称为大坝。据此统计,我国水库大坝占世界总数的40%以上,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

高坝大库多

我国已建高坝中,200m以上高坝20多座,100~200m高坝210多座,70~100m高坝400多座,100m以上高坝数量占全球总量约1/4,是世界上高坝最多的国家。我国库容超过1亿m³的大型水库814座,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大型水库库容7979亿m³,占全国水库总库容的81%。

坝体型式多

我国水库涵盖世界所有大坝结构型式。按照坝体结构和力学特点划分,土石坝占91.8%,重力坝占4.5%,拱坝占3.7%;按照筑坝材料划分,土石坝占91.8%,混凝土坝占2.4%,砌石坝占5.8%。

地域分布广

我国水库分布广,但南方多、北方少,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相似。比如,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山东、云南、安徽8省水库数量均在5000座以上,累计占全国的68%,其中,湖南、江西均超过1万座。按照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占30.8%,中部地区占44.1%,西部地区占25.1%。

服役时间长

我国水库大多兴建于20世纪50—80年代,受当时经济技术水平限制,兴建的水库以小型和土石坝为主。1980年以前建设的水库占81.4%,1981—2000年建设的水库占12.3%,2001年以后建设的水库占6.3%。小型水库中,1980年以前建设的占82%。截至目前,我国水库平均坝龄53年,其中,土石坝平均坝龄54年,混凝土坝平均坝龄31年。

功能效益多

我国水库功能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大多数水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效益显著。全国水库防洪库容约1800亿m³,占水库总库容的18.3%。水库作为水源控制灌溉面积约5亿亩,其中大中型水库控制灌溉面积约3.5亿亩。截至2023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4.2亿k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14.4%,水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居世界第一。同时,不少水库还是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为改善生态和发展旅游、养殖创造了条件。


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水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同时,又因其存储大量水体构成安全风险,一旦溃坝失事,必将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现有水库数量多、高坝多、病险库多,要坚持安全第一,确保现有水库安然无恙。

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水库安全管理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对水利来说就是要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库作为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在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使命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防洪、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这对水库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确保“水库不垮坝”对水库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历史上发生的溃坝事件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过重大损失。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洪水防御目标,无论遭遇标准内洪水还是超标准洪水,都要确保“水库不垮坝”,对水库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障“特高坝”安全运行是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筑坝技术世界领先,20多年来相继建成约20座200m以上特高坝,在建特高坝10多座。由于特高坝发展时间短,无现成标准可遵循,应力应变机理、渗流渗压机理、坝体破坏机理缺乏成熟理论,深埋隐患探测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保证特高坝安全运行,是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管控“头顶一盆水”风险是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压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库周边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人口、设施悄然聚集,一些水库随城市发展“进城”,居民小区、商业街区、产业园区、重要基础设施等环绕在水库上下游、左右岸,水库成为事实上的“头顶一盆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3000座“头顶一盆水”水库,这些水库威胁着下游城镇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给水库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

延长“老龄化”大坝服役期是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

水库大坝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而自然老化、性能下降直至最终退役是客观规律。我国约80%的水库大坝兴建于1980年以前,这类水库的坝龄达50~70年,进入了“老龄化”运行期。这些老坝受当时技术经济水平制约,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设施不配套,“老年病”自然提前显现,工程病险、安全隐患问题突出,2000年以来全国已实施约7万座次水库除险加固,“十四五”期间有3700座水库降等或报废。最大程度延长“老龄化”水库服役周期,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益,是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


水库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行业多、层级多,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我国水库管理涉及行业多,水行政主管部门占98.6%,其他包括司法、能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林草等行业;管理层级多,既有中央部门或中央企业管理的水库、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水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水库,也有私营企业管理的水库,事权关系复杂,管理制度、标准不统一,管理质量、管理水平不平衡,有的还存在监管主体责任未落实的现象。

法规制度不完善,与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尚存在差距

水法、防洪法对水库安全管理的规定相对单一且刚性不足,管理内容、管理体制、监督主体、管理制度、法律责任等缺乏系统性规定,现有规定也不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管理责任新变化,此外库区安全管理一直是法律“盲区”。全国约有5万座坝高15m以下、库容100万m³以下的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缺乏法规依据,其产权归属、管理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经费保障等缺乏权威依据。正是因为现行法规制度不完善,一些水库执行调度规程、安全监测、安全鉴定、降等报废、应急管理、经费保障等制度不到位,尤其是安全监测不系统、不规范,运行故障、安全隐患甚至溃败事件时有发生。必须加快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使其真正成为水库安全的“护身符”。

库区管理体制不顺,监管责任不清,侵占库容现象严重

大中型水库库区一般跨多个行政区域,管理事权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管理过程中法律依据不足,土地权属复杂,管理和保护边界模糊,无序利用、非法侵占水库库容和阻塞下游行洪通道问题突出,造成水库库容不同程度损失,正常宣泄洪水受阻,有的水库还因征地遗留问题长期不能正常蓄水,严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和功能发挥。

管理队伍能力薄弱,经费保障不稳定,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水库地处偏僻,加之“两费”(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障不稳定,引不进、留不住优秀的水库安全管理人才,机制不活、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乡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库,无专门管理机构,无稳定经费保障,聘用的管护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履职能力不足,严重拉低了水库安全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有的地方人为剥离水库的供水、发电等经营性资产,导致公益性管护经费不足,损害水库安全管理效能。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必须坚持治水思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预防为主、系统观念、创新发展,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水库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愿望和底线要求。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支撑和保障。水库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防洪、供水安全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安全风险,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实践证明,没有水库的高水平安全,就没有水库效益的充分发挥。对此,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把保障水库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贯穿到运行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发挥水库效益要以水库自身安全为前提,切忌盲目追求效益。

完善法规制度标准

加快修订水法、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将所有水库纳入法律调整范畴,完善水库库区管理体制,明晰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的管理职责,明确投资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权利责任,强化调度管理、巡查检查、安全监测、降等报废、应急管理、预报预警、信息共享、经费保障等要求,严格开发利用行为,细化法律责任。加快完善技术标准,积极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增强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即实行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安全工作,体现了管理的系统性,对提升水库安全韧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立足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要求,坚持全局思维、系统观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现实与可能的关系,以水库标准化管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成果为基础,统筹好各领域、各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区域部门协调联动,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压实管理责任

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行政领导负责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逐库落实大坝安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三个责任人”和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明确责任人职责和履职要求。加强动态管理,不定期检视责任人名单,查缺补漏,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加强监督检查,通过电话抽查、暗访检查,对不履职、虚假履职等行为,严肃追究问责。

加强库容管理

库容是水库发挥防洪、供水、发电等功能效益的关键条件,哪怕是1m³库容,在防汛关键时刻都有可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库容安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由于库区管理薄弱,不少水库库容存在不同程度损失,有的是人为侵占,有的是自然淤积。要加强库区管理,以水法、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为契机,完善库区管理和保护制度,明确库区管理和保护边界,严格规范库区利用活动。要加强执法打击,严厉查处筑坝拦汊、围(填)库造地等侵占库容和分隔水面行为,因地制宜开展库区清淤疏浚,坚决守住库容底线。要常态化复核库容曲线,及时掌握库容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应急预案等。要加强库区监测监控,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北斗、AI、5G、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巡查、视频监控、仪器监测等,提升库容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强库区临时淹没管理,逐库调查库区临时淹没区的人员、城(集)镇、村庄、基础设施、耕(园)地,全面摸清库区临时淹没实物情况,建立完善淹没实物档案,为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加强安全监测

安全监测系统是掌握水库安全的“前哨”。调查分析表明,我国水库大坝监测工作存在系统不完善、仪器效率不高、观测分析不规范等问题。要面向发展智能大坝新要求,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北斗、激光雷达、无人机、智能感知设备等新技术、新装备,完善水库监测系统并提档升级。要积极构建大坝安全智能分析预测模型和分级监控预警体系,增强监测数据有效性检查、异常信息识别以及运行性态实时评估与动态预警能力。要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严格仪器采购标准和进场测试,定期开展监测系统鉴定,确保安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加强应急管理

水库溃坝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特点,抢险反应时间短,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应急管理。要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并与地方总体预案相衔接,完善溃坝险情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快数字孪生建设,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要配强抢险队伍,配足工具物料,强化电力、通信、道路等保障条件。要模拟不同溃坝场景,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坚持“待遇吸引人、事业留住人”,加大力度选用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水库管理队伍素质。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分层次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的技术型人才;坚持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造就一批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坚持以大带小,按照就近原则,引导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周边小型水库,或者建立长期对口帮扶机制,带动小型水库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本文引用格式:

刘六宴,张士辰 .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24(1 4):1-4.

来源|《中国水利》2024年第14期

作者|刘六宴(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士辰

责编|李卢祎

校对|熊璠

审核|王慧

监制|轩玮



发布人:2ca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6660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