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检察理论检察实务实现双向奔赴
2023-02-15 10:14  浏览:39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近年来,与检察实务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法学界颇为活跃,一改法学理论与实践相隔阂的局面,这来自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见证着实践的伟力——

即将结束挂职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奋飞充满着不舍。过去一年,他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副厅长的身份参与了多个条线的重要工作。

“对检察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深的了解,也因此开拓了我检察理论研究的视野。”前不久,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基本实现“双赢多赢共赢”预期目标的基础上,他建议合规整改应成为贯穿刑事诉讼全流程的从宽事由和治理机制,即使到了刑罚执行阶段,企业合规也可以成为涉案“企业家”减刑、假释和推动涉案企业回归市场、恢复经营资质的有利因素。不仅如此,挂职期间,李奋飞发表了10余篇与检察改革有关的文章。“受益良多!”回顾一年工作,李奋飞满满的获得感。

法学专家挂职最高检、检察官为法科生开设实务讲堂、在高校设立检察研究基地……近年来,创造条件让检察实践与理论碰撞交流,是最高检格外重视的一项工作。“检察实践迫切需要理论建设予以指引,许多检察改革能有今天的进展,离不开理论界的支持、监督,从理论上对检察工作助力、提醒。”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如是说。

“近年来,检察机关与法学院校呈现日趋紧密的联系,互动交流增多,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师范大学校长彭凤莲看来,检校之间密切协作形成了一种双赢,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隔膜,既提升了法学院校的实务气息,也增强了检察改革的学理气息。

走上法学课堂的

首席大检察官

“当前,司法机关正在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解决司法制度落实中跟不上的诸多问题,这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参与。”

2019年10月18日,北京大学,共和国首席大检察官对法科学子发出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邀请。在这场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的讲座中,张军检察长与300余名北大学子面对面,讲述了检察改革中的热点难点。

“新成立的行政检察厅在职能上有哪些新的特点?当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存在着哪些问题?”周雷,如今是最高检的一名选调生,而彼时,他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宪法和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张军检察长的回答,不避问题,直言行政检察工作的短板与不足。能与首席大检察官面对面交流,这在我十多年求学之路上还是头一次。”周雷回忆说。他与首席大检察官的邂逅,来自于党中央对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开设以来,张军检察长和孙谦副检察长先后去授课,并与大学生互动答问,把热火朝天的检察改革实践搬进教室,让未来的法治建设者接触、了解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

2022年11月8日,继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之后,最高检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检察实务课堂”开课,聚焦检察改革的最新领域、最新成果,向学生讲授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理念、新实践。

“张军检察长的那堂讲座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2022年,周雷博士研究生毕业,在选择职业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检察工作。如今,周雷已经奔跑在行政检察的田野上,成为全国20余万名检察干警中的一员。

接受采访时,周雷向记者表示,他渴望能更多地接触不同检察条线业务,成为一名复合型检察青年,为检察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以“第一人称”

投身检察事业的法学专家

如果说实务讲堂打开了一扇窗户,那么邀请法学教授挂职最高检,则是检察实践为法学理论提供了一片蓝海。

2022年,开启一段崭新的“检察官”生涯的,除了李奋飞,还有9位知名专家。

“这一年,恰是五年检察改革(‘十三五’时期检察改革)的收官之年,能够以‘第一人称’深入了解五年来的检察改革,机会难得。”与很多专家学者的“被邀请”不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雷是主动请缨。

自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程雷就感受到检察实践所催生的“中国式命题”对理论研究的倒逼。用他的话来讲,挂职给他提供了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不仅接触了检察实务,最重要的是对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路径、方式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

“毓莹老师可帮了大忙!”最高检第六检察厅检察官姜耀飞回忆起与第六检察厅副厅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王毓莹的一次共事经历。作为一项推动民法典实施的重要工作,按照工作部署,第六检察厅要在2022年内编辑完成《民法案典》一书,时间紧、任务重,编辑工作既要联系民法典的篇章体例,也要结合民事检察工作的实际。“毓莹老师主动请缨,组织了民商法领域的知名学者对案例进行解读,不仅缓解了编辑的燃眉之急,而且增加了案例指导的权威性,提升了案例指导工作的水准。”姜耀飞说。

“截至2022年12月,全国范围内共办理合规案件5150件,对于整改合规的1498家企业、3051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奋飞谈起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如数家珍。

在最高检挂职期间,李奋飞认真办理批件,审查把关规范性文件和典型案例,指导重点课题研究,结合企业合规改革为厅里讲党课……一年来的工作让李奋飞感到很充实。在一批典型案例的制发工作中,他发现有的案例可能会释放出不利于改革的信号,很快就提交了一份4000余字的论证意见,最终观点被采纳。“很有成就感。”他说。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更接地气。”过去一年,李奋飞对如何创新刑事执行检察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对如何发挥“驻”的便利与“巡”的优势、检察机关的机动侦查权如何运用等改革前沿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据统计,近年来,先后有近30位专家学者挂职进入最高检工作。在检察改革“最难啃的骨头”上,专家学者们见仁见智,与检察干警一道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春天来了,我们的责任更重了。期待能产出更有分量的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献一份力!”对未来,李奋飞许下期盼。

直通最高检的

31家“编外”理论研究所

理论研究对于检察工作而言意味着什么?

张军检察长以“三个工程”作出阐释——检察理论研究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具体检察工作中的“先导性工程”,也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更是需要各级检察机关、每一位检察人为之努力的“系统性工程”。

2019年8月,最高检举行检察研究基地授牌仪式暨检察理论工作座谈会。会上,张军检察长向西南政法大学等15所院校及法治前海研究基地颁发检察研究基地牌匾。截至2022年底,研究基地增至31家,研究范围覆盖面更广,各基地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直通最高检,更是让基地建设呈现蔚然之势——

郑州大学将公益诉讼法学增加到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在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增设“公益诉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这是全国首家将公益诉讼法学列入法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家在诉讼法学科中增设了“(全日制)公益诉讼”研究方向的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分别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成立以未成年人司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检校共建教授工作室,在检察实践中挖掘理论研究的重点前沿话题;

西北政法大学公益诉讼研究基地在陕西省检察院设立“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开展联合调研,共同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理论、实践的深入;

2021年4月,张雪樵副检察长受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邀请,作了题为“除了法典,还需要什么?——融合法理情”的主题讲座。

在这个由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华东地区检察机关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张雪樵副检察长富有思辨的演讲产生热烈反响。近年来,华东检察研究院陆续提交《网络犯罪对检察职能的挑战及其应对》等多篇报告,为检察实践提供参考。

“没想到几近休眠的规定,借由检察实践,重新焕发了活力。”“检察机关在支持起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要认真总结经验、提炼程序规则,推动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2022年11月25日,一场聚焦“民事检察依法能动履职的实践经验与优化路径”的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举行。“来自实务界代表的发言,反映了民事检察工作最新动向,而理论界的支持与关切,更是让检察实践充满了自信与方向。”该基地执行主任王贞会教授说。

“类似这样的会议,我们去年一共开了八场。”采访中,王贞会透露了接下来的计划——要重点围绕检察机关在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检察基础理论研究。

纵观近年来检校之间的互动,在检察实践中提炼、升华检察理论,用法学理论的新发展推动、促进检察实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这个理论与实践的相向奔赴,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磅礴力量,铸就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检察日报 要闻版 于潇)


发布人:b303****    IP:120.244.3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82506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