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司法为民 让定分止争接地气、暖人心
2024-10-10 08:31  浏览:4172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

“司法工作是人民政权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和其他行政工作一样,是替老百姓服务的。这样,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在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一张剪报记录了1944年11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的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同志在绥德分区司法会议上的讲话——《贯彻司法工作正确方向》。讲话指出,司法工作者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不能当“官”和“老爷”,要“走出衙门,深入乡村”,把司法政策贯彻好,使司法工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责任感,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和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你们两家住楼上楼下,之后还要长期相处,现在纠纷解决了,以后还是好邻居。”近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虎石台人民法庭法官深入社区,现场调解一起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

原告徐某和被告刘某是某小区楼上楼下的邻居。家住三楼的徐某发现自家客厅大面积渗水,上楼敲响了四楼刘某的房门,请求其配合维修。但刘某认为,徐某家漏水不是自己家导致的。双方协商无果,经社区调解也无效后,诉至法院。

了解案情后,虎石台法庭“调裁执”一体化诉前调解团队深入该社区居委会,与社区调解员、社区干部一同对原、被告房屋进行现场勘查。

法官根据损失情况实地开展调解,从法律角度向被告释明给原告造成漏水损失理应赔偿,从情理角度劝慰邻里之间应和睦相处、谦让包容。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刘某当场给付赔偿金,一场邻里纠纷得以在诉前圆满化解。

虎石台法庭“调裁执”一体化团队通过常态化在纠纷现场办案,与社区(村)书记、调解员、网格员等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完善法庭“一站式”诉讼服务,免除当事人“立案跑法院、调裁回法庭、执行转法院”的烦琐奔波,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的重要论述,围绕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把“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贯穿审判各领域全过程,践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贴近基层、融入一线,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202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项目动员部署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根本保证。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效能优势。这是治本之道,也是为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

各地法院通过在乡村、社区、企业园区等群众需求集中的地方建立法官联系点、乡村调解工作室、社区“微法庭”等,开展“群众说事、行业说理、法官说法”,依法发挥司法职能,推动化解纠纷。

在新疆,福海县人民法院喀拉玛盖人民法庭不断深化“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乌伦古经验”,牵头将村综治中心等基层解纷力量纳入调解队伍,组建“冬不拉”调解小分队,开展司法宣传、释法析理、协助送达,成为平安乡村建设的“法律明白人”、化解矛盾风险的“法治带头人”。

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将不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善良习俗作为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催化剂”,深入开展“一庭一品”的特色调解品牌打造,将“夜间法庭”“田间地头法庭”“背包法庭”“车载法庭”等与“火塘”调解相结合,推动双语调解、审判、诉讼服务、普法全覆盖,全方位、常态化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服务。

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将客家人向来推崇的“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理念融入司法审判,推进客家家风文化与纠纷化解机制的深度融合,聘任土楼“楼主”“宗族长辈”等为民俗纠纷调解联络员,利用宗氏祠堂作为调解场所,创建多点位、辐射式、全覆盖家事审判新机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过深度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地法院以民歌普法、“六尺巷”调解、“三田留余”调解等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方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近日,山东省荣成市人民法院石岛人民法庭法官与调解员在“老船长调解室”调解一起涉船员劳动合同纠纷 供图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法院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

“是包老吗?我是云南省会泽县人民法院迤车人民法庭的法官。您寄来的信我们已经收到。针对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尽快联系您的女儿和刘某协商解决。”

“好的,谢谢你们!我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写了这封信,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联系了我。”

今年3月的一天,迤车法庭书记员小彭给法官递来一封信,牛皮纸信封的右上角贴着两枚邮票,信封上没有具体的收信人,仅显示收件地址为迤车法庭。

“迤车法庭领导及全体人员,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的包某……我本想和女儿到云南法院起诉,但路途遥远,我人生地不熟……我想请律师帮忙解决,但又要花好多钱,我请不起,只能自己写了……”信上所有内容均是手写,一笔一画十分认真。

原来,这封信是远在浦北县的包老寄来的。七八年前,包老的女儿包某某与迤车法庭辖区村民刘某登记结婚并育有一女,后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夫妻感情恶化,包某某遂回到老家生活,多年没有和刘某联系。看着女儿婚姻不幸,包老十分着急,想去迤车法庭帮女儿起诉离婚,但苦于路途遥远、经济困难而力不从心,于是便写了封信邮寄过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儿的深切关心和对现实的无奈。也许是包老写信时情绪过于激动,竟然忘了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

通过包老留下的刘某信息,法官联系当地村委会,找到了刘某。据刘某反映,其和包某某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也早就想结束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但一直在外务工,也不知道如何办理,并提供了包老的联系方式。兜兜转转,法官最终联系上了包老,并承诺尽快帮助解决包老的“忧心事”。

法官通过微信指导包某某和刘某书写起诉状,双方很快就离婚及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就这样,一桩困扰包老多年的心事得以解决。

法官手里一件案,百姓心中一片天。对于当事人而言,每一起案件都是大事;对法院而言,每一个“小案”的处理都彰显着司法理念和智慧。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审判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旗帜鲜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传递正能量;精心筛选执法司法活动中践行契约精神、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矜老恤幼等法律价值与道德观念的典型案例,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审判白皮书等形式引导社会公众践行正确行为准则;利用巡回审理、集中宣判、集中执行等活动,组织周边村民代表旁听、见证,以“小案件”阐释“大道理”,促进乡风文明;生动讲好法院故事,落实“八五”普法责任制,通过开展“审判四进”、法院开放日等法治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司法权威。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审结涉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4.2万件,同比下降10.2%。

“我在平台上接单后,去客户家里安装他网购的台盆时,手指被割伤了。这损失,难道要我自己承担吗?”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某网络平台的安装师傅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平台运营者和淘宝店铺连带赔偿。因无保险,经法院调解,由安装师傅自己、平台运营者和该线上店铺各承担一部分责任。

除了安装等家政服务领域,外卖骑手领域也是安全事故的“重灾区”。近年来,随着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上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获得劳动权益保障的需求越发凸显,给人民法院提出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新课题。

面对劳动者日渐多元的司法需求,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司法政策,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畅通了渠道。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指明了方向。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在准确把握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审判工作要求、依法合理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推动健全新业态用工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

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9月13日,青海省刚察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在执行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时,奔赴百公里之外的共和县开展异地执行,敦促被执行人交付以物抵债的牛羊,切实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这是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经法院调解,原告吉某和被告桑某自愿达成分期履行借款协议。然而直至已过履行期限,桑某一直没有向吉某偿还借款,吉某多次催要无果,遂向刚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桑某名下无明显可供执行财产,且无法联系到桑某本人。执行干警驱车前往百公里之外的桑某户籍地共和县廿地乡羊让村调查走访,发现桑某家中庭院杂草丛生,无人居住,其本人行踪不定,案件执行陷入僵局。正当执行干警对该案一筹莫展时,羊让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让案件迎来了转机。

工作人员经多方打听,终于得到了“隐身”失联的桑某的联系方式。执行干警立即去电联系,轮番对桑某展开心理攻势,一方面对其分析利弊、耐心劝说,另一方面释法说理,告知其不配合法院执行的法律后果。桑某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提出用牛羊抵债的方式。吉某同意以物抵债,但表示具体价格需现场核验牛羊后确定。在执行干警的促和下,双方约定在羊让村现场核验交付牛羊。

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每延迟一秒都可能导致可供执行的财产脱离视线。为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矛盾,防止交付过程中出现争议,执行干警再次踏上熟悉的路程,到达羊让村,现场敦促执行。最终,桑某以六只牛抵偿了吉某的借款,该案得以顺利执结。

“谢谢你们为我的案子来回奔波。”吉某为执行干警的不辞辛苦“点赞”。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最具体环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的目标。2016年至2018年,人民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执行攻坚战,全国法院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执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兑现了人民法院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果。

2024年1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对新时期“切实解决执行难”作出专题部署,持续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工作现代化。

吉林三级法院在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和调解书中载入执行通知内容,减少案件重复通知,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浙江三级法院将协助督促履行纳入“共享法庭”重要工作内容,推进执前督促工作;河南三级法院探索“公安+法院”执行工作模式,在基层法院成立执行警务室,公安民警派驻法院,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各地法院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在立案、审判部门的支持下,将执行工作不断向前端延伸,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立审执一体化的正向效应正在积极形成。

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长期未执结案件,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交叉执行,即通过运用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等方式,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从2023年10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在19个省(区、市)法院部署开展交叉执行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基础上,在2024年全面推开交叉执行工作,通过交叉执行方式攻克了一批大案、要案、“骨头案”。其间,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带头督办5件交叉执行案件,取得良好成效。据悉,目前,交叉执行案件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改革效能逐步释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法院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工作方向。

民生无小事。人民法院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审判质效、改革成效的标准,把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18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52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9418****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