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以科学家之名,铸精神丰碑
2025-07-04 14:48  浏览:100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科学家精神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西南大学的学子,袁隆平于我们而言有个更亲切的称呼:学长。我能有幸饰演老学长,呈现他的壮阔人生历程,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在传承科学家精神中挺膺担当。”2025年6月27—28日,以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为原型的话剧《袁隆平》在西南大学上演,在剧中饰演袁隆平的西南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承桓表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话剧《袁隆平》以西南大学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为原型,通过专业的艺术抽象凝练,再现了袁隆平“立志学农”的美好初心和“禾下乘凉梦”的美好愿望。这场精彩的话剧,跃动着中国科协、教育部等7部门主办的“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以下简称“宣传工程”)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宣传工程提质扩面。在中国科协党组的部署下,宣传工程的子项目“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有序开展。各省级科协积极推动,各高校科协加强校内协同,共遴选推荐长剧167部、中短剧380部。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用艺术化的形式推进科学家精神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不断扎根,更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随着宣传工程持续推进,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和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布局——打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品牌工程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必将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源泉活水。

2012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启动“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以“共和国的脊梁”为主题,通过“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独特方式,将科学大师的感人事迹搬上舞台,在青年学子中播撒科技报国的火种。历经十余年发展,主办单位已扩展至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文联7部门,组织高校、院团创排40部精品剧目,实现了量质齐升的跨越。

2019年,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系统性概括,立起了科技工作者追求的“高线”,同时,将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划出学术道德的“底线”,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累计千余场演出吸引超百万青少年走进剧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年,宣传工程对标“赋能组织、服务人才”的新要求,成为赋能高校科协的重要抓手。在高校科协的协同推动下,254部剧成功入选“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一部部舞台剧在高校里树立了一座座无形的科学家精神丰碑。

创排——讲好科学大师的感人故事

舞台上,一束追光落下,青年郭永怀面对抉择话语铿锵:“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是青海师范大学原创话剧《永怀之歌》的一幕,青年学生演员以细腻真挚的表演,让科学家故事跨越时空,与观众的内心相互激荡。

近年来,在宣传工程支持下,一个个科学家故事通过话剧等艺术形式走上校园舞台,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和创新活力。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对史料的深度挖掘。

宣传工程初期的剧目创作,始于一场场严谨的“精神考古”。创作团队在中国科协与高校组织下,深入研读传记、手稿,实地走访调研,只为精准捕捉科学家的人生足迹。

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剧组万里寻踪,行程遍及京、津、苏、闽等地,海量打捞千余份文献,收集10万余字素材,不仅还原了侯德榜院士的爱国情怀与创新壮举,也着力刻画了他对实验数据一丝不苟、对工艺流程精益求精的严谨学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李四光院士构建信息库,走访其外孙女,采集近千幅历史图片,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正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深耕,赋予舞台剧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对细节的深度还原。

在科协组织体系带动下,更多高校院所踊跃参与,更多社会力量协力创作。2025年6月11日,在陕西省第二届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比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话剧《攀登》以毕德显院士为原型,生动展现其“以科学救国”为信念,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发展共和国无线电通信和雷达事业的光辉事迹。



“剧组师生查阅大量毕德显院士的回忆录、教学资料以及相关校史文献,走访亲历者、原型学生,力求每一个情境、台词都真实可信。”该剧指导教师朱君杰道出了创作历程。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对精神的生动诠释。

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大跨叠合梁斜拉桥的建桥方案,力主上海南浦大桥、广东虎门珠江大桥的自主设计建设,赢得了中国桥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用首创精神和拼搏意志深深影响着同济学子。同济大学表演专业2011届校友鲁思远,已毕业十余年,但在接到《国之英豪》出演邀约后立马推掉了其他工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鲁思远说:“老校长不论身处何地,环境多么艰险,报国这件事一直都是第一位的头等大事,从未改变。其实每次演完,我的内心都是久久不能平静,激动、感动,敬畏。”

以戏化人,是光荣使命的强化,是先辈思想的深化,更是时代精神的转化。

共鸣——激发广大青年科技报国志向

宣传工程通过沉浸式演绎和青春化表达,使科技报国传统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生机。各高校纷纷将科学家精神舞台剧作为“开学第一课”,呈现给全体师生。有的高校还将科学家故事融入校园红色践学线路,延伸剧目辐射效应。

观看话剧《钱学森》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李星达在澎湃心潮中立下志向:“我们要赓续钱老空天报国之志,传承强国有我之心,争做空天事业的一流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蒋萧宇在话剧《大地之光》中扮演李四光的学生田雅坤,他对科学家精神有了具象化理解:“既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又包括不畏困苦、勇于奉献。”

在西北工业大学话剧《寻找师昌绪》中饰演郭蕴宜老师的学生龙真认为:“参演《寻找师昌绪》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场经历。师老为国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也在指引着我前行。”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舞台光影演绎大师精神,情感共鸣引领创新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表达,由内及外、由远及近,最大限度激发出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抽象的精神标识走进青年心里、扎根思想深处。

拓展——构建精神传播新格局

舞台虽小,天地广大。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在剧场里演绎,更要走出剧场、走出本校,开展校际交流、推动社会实践,让科学家故事在更广阔的空间绽放光芒。

校际巡演搭建交流平台。校际巡演成为高校间、地区间青年交流的纽带。连续十余年,组织一大批精品剧目走进北京、湖北、陕西、重庆、江苏、河南、广西、山东等地开展剧目汇演。话剧《大地之光》澳门巡演期间,澳门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生围绕科学家精神深度对话,开展文化交流,拉近了距离、亲近了感情。清华大学《马兰花开》赴香港演出现场,香港理工大学学生随剧情沉浸在这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中,与剧中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同悲喜、共命运。

柔性组织讲好科学家故事。近年来,宣传工程积极倡导高校和院系建立宣传科学家精神的功能性柔性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排演更多中短剧,推动形成“一院一团一剧”的众创生态。同时,发起“舞台走向大地”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偏远地区,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2020年演出季期间,宣传工程组织9所高校20余名学生走进贵州新寨小学和魁龙小学,讲述钱学森、陈景润等科学家的故事,展示飞机、舰船模型,讲解科学原理,在孩子心中埋下“我要做科学家”的种子。

网络传播扩大影响力。面对活跃在网络平台的Z世代青年学子,让科学家故事走进他们心田,就需要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挚温暖的情感,让青年学子在网络世界引发共鸣。宣传工程将利用中央媒体平台、科协系统官媒、高校自媒体形成网络传播矩阵,让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和剧目创排的点滴花絮,在青年学子、校友群体、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大众中涟漪扩展,形成引发大家共鸣的精神纽带,奏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走过十余载,“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已成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国家名片。

一幕幕演出、一场场交流,如同火炬传递,让“共和国脊梁”的精神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随着宣传工程深入推进,点点火炬之光,终将迸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素材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

责  编:刘洞天

审  核:张敬一

值班编委:辛 兵 李 芳


发布人:cad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