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圻回忆录》
《北圻回忆录》书影
(来源:汪毅夫提供)
《北圻回忆录》(台湾历史博物馆2013年8月版)的作者何内·柯邦是法国北圻海岸支队(1884年10月并入法国远东舰队)的军医助理,从医学院毕业即随军参加中法战争(1884-1885年)。书有法文原著和中文译本,兼通法文和中文的读者可以对照阅读;书分作者的战时日记和书信,两部分又可以互相参阅、互相印证;书前有《导读》、书后附《索引》,亦对读者大有助益也。全书编印精良。
中法战争双方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中方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法方实行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书中记:“当时福州的官员”对法国军舰的指挥官说“我们一点也不在乎石浦沉没的两艘军舰,只要我军击沉了一艘法国装甲舰,而在陆地上我们会不惜牺牲10名士兵去杀死1名法军”。不惜代价打一场正义的战争,这是“当时福州的官员”,也是中国人对任何侵略者从来必说的话、从来就有的坚定决心。
中法战争在福建的主要战场有马江、基隆和淡水,还有澎湖。《北圻回忆录》一再谈到澎湖及其马公的战事和战略地位,“对法国人而言,马公似乎才是法国远东殖民最佳之处的代表,并变成舰队行动和军需品补给的中心。元帅也打算把此地当作对清国北部港口作战的起点:‘马公港口既具有下锚条件优良,又非常容易防御。放置一些鱼雷在入口,必要时可禁止敌方戎克船进入。小型驻军便足够维持着阵地。此地环境也非常卫生。法兰西在此可以建立一个比基隆更安全的食品和煤炭仓库’。”或有书籍如《中国近代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8月版),谈及“中法战争”是完全不提澎湖的。
《北圻回忆录》属于敌方的战争实录。敌方的战争实录,以及作者从军医的角度关于战争与伤亡、疾病与战争、军医与军队的记录,都是中法战争史研究必须注意的。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