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阅读刘润老师文章的时候,发现老师提了一个防范电信诈骗的新思路。
我们都知道,电信诈骗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员工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这些年我们不断看到有人被骗出国,然后强迫从事电信诈骗活动。
这里面,只要一个人到了诈骗分子的手里,很快就能变成他们的廉价劳动力,从而持续为他们创造收入。
也就是说,前期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摊薄这个成本,所以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这个,是这种交易可以进行下去的前提。
那么,从商业角度来看,诈骗分子之所以愿意这么大费周章,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个事,是因为他们面临着巨额的收益。
现在,假如我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个收益减少甚至变成零,那肯定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干这种事了。
可诈骗的手段主要针对的是人性的弱点,即使做再多的宣传教育,效果也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那就是推高诈骗分子的成本。
现在,假如我们利用AI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个人是一个诈骗分子,然后就把这个人的声音特征记录下来,存在数据库里面。当这个人再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系统就可以直接给接电话的人发送提示,提醒他这个人是诈骗分子。
要知道,一个人的声音特征和指纹一样,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人即使换了号码打电话,声音他是没办法更换的。
所以,这些诈骗分子千辛万苦骗过来一个人,然后再通过培训让他开始进行诈骗活动,结果刚打了一个电话,他的声音就被标记为诈骗分子,那么这个人以后就没办法再进行诈骗活动了。
也就是说,诈骗分子前期投入的高昂的招聘成本,很有可能化为泡影。
那这样一来,这么一个赔本的买卖,谁还愿意去干呢?
你看,在现实生活中,反诈一直是国家部门面临的老大难的问题,可通过商业视角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