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承受的压力急剧上升。三级医院代表着区域内最强医疗服务能力,要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青岛市、济南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地大型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当地的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情况。医院压实兜底责任,医务人员冲在一线,是他们在这场大考中交出的答卷。
“全院围着呼吸科转”,这是公立医院平战转换能力的集中体现。岁末年初,新冠患者激增。大部分医院几乎在一夜之间打破了科室界限,混编队伍,整合资源,全院统筹管理新冠患者,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科室都有了变化
“5床的血糖需要调整一下,谁去叫一下内分泌科医生?”“不用去了,我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应急病房里,汇集了七八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妇科护士长夏云菲来这里支援了10多天,类似的对话,她经常听到。
在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病房,有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普外科住进了新冠患者,五官科也有,妇科病房也有……当急诊人山人海,重症病房床位捉襟见肘时,备用病房迅速腾出,两三个小时开辟一个新病区,其他科室病房就地转化……
这个冬天,医院所有科室都有了变化,医务人员以奔跑的姿态汇聚在一起,优先保证危重症救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行“大综合、小专科”收治模式,保证“应收尽收”。医院将目前可上岗的1113名医生、2105名护士混编排班,组建各层级救治队伍,每个医疗组都有重症监护、呼吸内科等专科医护人员,确保一个水平、一个标准救治患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院一盘棋,党委、行政统一思想,专业科室快速合并,突破内外科界限,跨越岗位职级限制,快速组建内科/重症医师﹢外科医师﹢平台科室医师的混编队伍,独立开设多个综合病区,全力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加开 12个病区接收危重患者,将急诊ICU、呼吸ICU、心内科ICU等专科重症床位调整为综合重症床位。目前,院内共设置综合重症监护床位144张、可转换综合重症监护床位144张、专科重症监护床位38张以及专科病区重症救治床位390余张。
“你是内科医生,直接找个诊室看诊,现场分流患者吧。”采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周传利时,他接到了正在急诊做业务巡查的医务部同事电话,反映急诊排队患者比较多。于是,这位同事马上进入诊室,就地“作战”。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明泉与营养餐厅打交道比较多。“很多医务人员康复不久,尤其需要营养。”他向餐厅提出了需求,很快,牛奶、新鲜水果、鸡汤等送到了科室。
“确保需要的时候,人能用得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说,医院平常设置过多重症床位,不太现实。所以,要具备关键时刻快速转换的能力。功夫要用在平时,尤其对人力要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和重症救治培训。
重新排列组合
打乱、合并,新建,重启……每家医院都绞尽脑汁想着扩充资源的有效办法。“按部就班的常态化工作很难完成这场救治任务。”周传利说。
当下,“全院一张床”,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三诊合一”,病房“多科合一”,新增综合病房、亚重症病房,成为很多医院的标配。湘雅医院重构了3个层次的收治体系:第一层级针对危重型新冠患者,开放12个重症病区集中统筹管理,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尽可能降低死亡率;第二层级针对重症新冠患者,新开 7个亚重症病房,由急危重症相关专科领衔救治,尽可能降低危重型转归率;第三层级针对普通新冠患者,在已开放21个普通病房的基础上,按照患者需求开放医院所有床位资源。此外,该院后备可转换ICU床位88张,可在48小时内启用,届时医院将有ICU床位686张,占开放床位数的1/5。
“亚重症病房起到了桥梁作用。”湘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亚重症病房负责人周利平表示,急诊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症状较轻的患者被收治到普通病房,严重的被收至重症病房,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就收治到亚重症病房。医院制定了《重症/亚重症病区收治及转出标准和流程》,明确了病区定位和收治规范。
青大附院取消常规门诊输液已经很多年了,如今又重新启用并进行了扩容,将急诊留观输液和门诊输液进行了合并。“一天有400多名患者,90%是急诊输液的患者。”周传利说,“要让有需要的患者尽快输上液,尽快得到治疗。”
“目前,医院发热门诊总接诊人次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在500人次以下。在确保发热门诊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可动态调整医务人员数量,支援门急诊及其他就诊压力较大的部门。”1月4日8时30分开始的青大附院每日调度会上,这份决策参考呈现在了与会人员面前。
很快,医院将发热门诊的一部分诊室改成了急诊诊室。“组织了党员突击队、科主任突击队,增援急诊。”青大附院门急诊翁韵琦说,各院区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新冠救治专家组,安排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内科、影像科专家轮流排班,保障各类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
“重症病床从以前的200张扩展到760张。”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健所所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周丽华介绍,医院将日间病房改建为有60张床位的综合ICU二部,由此综合ICU床位达到120张,占全院床位的4%。另外,将保健所120张床位改为可转化ICU,呼吸科、急诊科等专科重症监护病房还有100张床位。每个病区扩充6张床,作为备用重症监护病床,以便于及时收治各专科病区中病情加重的重症患者。“目前,除综合ICU满员之外,其他重症病房做了应急储备,以达到‘床等人’的状态。”
“全员一条心”
2022年岁末,上海市新冠患者就诊人数没到高峰,但是已经不少。新华医院组织各专科医生报名参加“预备队”,迎战即将到来的诊疗高峰。12月底,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徐丁加入预备队,现在他正支援内科,负责新开辟的一个病区,地点在五官科病房。一个组有4位医生,一位是呼吸内科医生,另外3位来自其他科室。在重新组合的大家庭里,大家快速磨合,很快配合默契。用徐丁的话说:“现在,医院全员一条心。”
“最近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要不是刚才同事来交接班,都不知道已经傍晚了。”夏云菲说,这段时间,她的世界里“仿佛时间已经恒定,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患者照顾好”。
在周一召开的全院周会上,周传利向急诊科主任道歉:“我们早期紧急增援了发热门诊,急诊要人的时候,由于就诊及留观患者数量还没上来,就没有及时增派人员。但是没有想到,医务人员减员的速度如此之快。”不过,很快,全院就总动员,立即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增援急诊科。
在这个困难的阶段,很多社会化规培人员和医学生选择留了下来。去年12月,青大附院拟组建综合病房,快速分流急诊留观患者,但那时医务人员减员非常严重,很难再抽调人员组建新的队伍,最终周传利把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派去了。
“随着减员增加,很多医护人员主动返岗,第一时间返回到救治一线。医院工会对接各个岗位,慰问职工,重点照顾社会化规培人员和主动要求留在医院的医学生,他们原本可以回家或者回原单位,但都选择了和医院共进退。优先给他们一定的补助,算是一个鼓励。”周传利说。
在重症监护病房,拯救生命需要医患协力。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60多岁的重症肺炎患者张先生依靠有创呼吸机与体外膜肺氧合机维持着微弱的气息。他在意识清醒时艰难地写下了“不要放弃”,这4个字直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昊的心底。“患者强烈的求生欲鼓舞着我们。”王昊感慨。
在重症监护病房外,家属惴惴不安地守候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外的家属自发组成志愿者小分队,帮助医务人员维持病房外的秩序。“有时候,家属送来东西,志愿者家属会在上面标注某病区、某床位、某某某,我们带到病房里的时候会更方便。很小的举措,却让我们感到一股暖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二部护士长李艳楠说。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吴倩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