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美敦力康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神经科学产医融合创新平台”,依托华山医院建设临床诊疗研发中心,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建设医工研发转化中心,共享资源服务,聚焦神经科学创新领域达成密切合作。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表示,创新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高端化、产业化已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华山医院构建创新平台,是顺应行业发展需求,抓住产业升级趋势,也将引领技术创新生态。
加速创新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华山医院聚焦中国脑科学发展,重视通过发展前沿医疗技术解决群众的健康问题。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建科起,持续在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多方面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临床技术,在国内外都处于高水平。
除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围绕脑科学研究,华山医院不断挖掘技术创新成果。从针对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和烟雾病,开展脑血管重建个体化设计,到提出并应用多影像融合定位技术,华山医院坚持技术创新从临床中来,并持续融合新技术、新标准、新理念、新经验。
近十年来,在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推动下,脑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神经外科作为能够接触人类大脑的学科,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学科发展要求,以及愈发迫切的临床诊疗需求。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表示,群众健康水平提升,平均寿命延长,神经疾病研究领域已经进入“脑科学时代”,诸多脑高级功能障碍疾病都需要在机理上加以研究,在诊断设施上加以改进,在治疗措施上谋求发展,当下仍有太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通知》,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落实《“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中国家医学中心相应的职责任务,开展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发挥主体作用,带动全国神经疾病医学领域建设与发展。
华山医院一方面牵头制订学科相关指南、共识,承办学科学术会议,建立基础实验室,切实推动全国神经医学发展;另一方面,围绕重大研究的突破、原创成果的产出,华山医院持续探索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创新,积极履行重大原创性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排头兵”的使命责任,进一步放大科研成果势能。
毛颖指出:“面对新形势,牢固树立学科交叉、医工融合发展理念,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让医生参与创新转化的过程,找相对应的临床应用场景,才能解决真实存在的临床问题。”
在毛颖看来,构建产医融合平台,能够让研究开发和产业转化在较早阶段对接融合,从而让临床发现的真实需求得到较早的满足,这是一个高效开发符合真实临床应用场景的器械和方法的好契机。
产业化落地
医工融合助力健康中国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活跃,科学融合不断发展,医工融合在临床上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医学和工学的结合,核心就是以临床需求为中心,依托创新驱动,多学科、多技术协同发展,在融合实践中实现产业化突破和临床应用。
在哑铃式双中心布局的“神经科学产医融合创新平台”中,华山医院将作为神经科学临床诊疗研发中心,专注于以需求为导向的临床研究、创新转化的学术交流、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等。作为双中心布局的另外一端,美敦力康辉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聚焦脑血管疾病、颅脑占位性病变等,在精准导航、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智能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方面形成多渠道资源联动,通过精准对接、双向融合,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体系,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当下,有关创新的政策、环境以及产业链不断完善,国内已经建立起相对优势,国内的科技人才及工程师红利也逐渐显现。不过,由于缺少专业平台和对应的项目孵化体系等,细分领域的医工融合还未能达到高层次。
面对新挑战,毛颖认为,“神经科学产医融合创新平台”将实现医药产业各个角度的学科交叉融合,即产、研、医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创造新的条件,起到1+1+1>3的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科学领域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神经科学产医融合创新平台”将设江苏常州技术转化中心,依托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的临床客户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卓越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四大中心,通过产医融合创新,共同打磨临床设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领先的研发及生产技术完成创新产品的验证、孵化,加速商业化进程,实现临床创新成果落地和产业化,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动力,推动更多“中国智造”惠及百姓,促进中国医疗器械的研发发展。
文:成丽
编辑:张漠
审核:刘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