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大学创新运用“问题树”思维,坚持上下贯通、同题共研、同题共答,切实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和干劲变作“强校兴国”的思想共识,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经过全校上下不懈努力,山东大学‘由大到强’迈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在主题教育中,要用好‘问题树’思维,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抓住主题教育的重要机遇,一一找到破解之策,认真加以解决。”日前,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在学校讲授专题党课时表示。
创新思维推动“问题树”向“成果树”转变
郭新立在主题党课中提出要着力抓好10个方面重点工作,包括“显著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突出抓好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大力推进学科更新换代和‘出尖出峰’”等重点难点问题和工作,也包括聚焦一校三地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保障等方面“接地气”的工作。
其中,一校三地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归属于“高质量构建‘大保障、大服务’体系”。学校各单位在主题教育中共梳理出民生项目659项,全部形成专项整治方案,目前已推动完成400余项。
这些问题的总结梳理和工作的推进,得益于近年来山东大学党委探索形成的“五个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模式,即“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
在主题教育中,学校进一步深化“五个一”学习模式,由校领导牵头成立课题组,聚焦六大重点问题,创造性地运用“问题树”思维方法,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形成重点突出、层级递进、逻辑清晰、明确具体的问题架构,丰富“问题树”枝叶,完善“问题树”体系,实现从“问题树”向“成果树”转变,真正解决一批难题、办成一批实事。
文化“两创”为主题教育注入新动能
近日,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的焦家考古实习工地热闹忙碌起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第三党支部、硕士生第三党支部的学生,正在这里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高温热浪下的考古人始终坚守初心,埋头苦干,体现了为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懈奋斗的责任与担当。这次主题调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考古专业和田野发掘工作的认知,我们要在一代代考古前辈工作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继续前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第三党支部书记董志浩说。
在考古发掘现场开展主题教育,是山东大学创新形式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生动缩影。在主题教育中,山东大学进一步盘活、用好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此外,山东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有力推进全球汉籍合璧、中华文明探源、《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产出了《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等标志性成果,在贡献文化“两创”、坚定文化自信中彰显山大担当。
凝心聚力奋进服务强国战略新征程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山东大学在主题教育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年365天,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教授许振浩在工地上度过的天数就有将近300天,他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项目团队将以坚定的信念、先进的理念、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教书育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能力,铸造更加闪亮的山大名片。”
这样的团队在山东大学还有很多:晶体材料研究院将国家所需与研究院所能紧密结合,将主题教育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这一重大使命紧密结合,致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空间科学团队在主题教育中明确推动空间学科“由特变强”的关键路径,进一步探索大科学团队作战与重大项目任务承接的运行体系……
“山东大学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敢于承担更艰巨的任务、应对更严峻的挑战,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汇聚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郭新立说。
文字 |魏海政 通讯员 车慧卿 王一晗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主题教育进行时
·教育大讲堂
·各地在行动
·高校在行动
发展
更多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