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宝藏村:美是乡村建设的“宝藏”
2025-07-06 10:51  浏览:11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蒙蒙细雨中,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的白墙民居、弯弯溪水、茂密植物,以及隐隐在望的山岭,都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村内的入户路已经硬化,而且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葱茏的菜园和整齐的栅栏……这是日前记者参加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指导、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时看到的情景。宝藏村党总支书记姜雄发告诉记者:“好的环境,不仅住着舒适,还是我们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青山绿水间的宝藏村(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01

打好基础,才有好的环境

“以前,我们村下雨时可不是这样,好多入户路都没有硬化,出门就会踩一脚泥,再加上污水乱排,又脏又乱……”60多岁的村民李洪云说,“现在又干净又漂亮,村里人住着舒心,外面的人也愿意来玩。”

2021年,宝藏村以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契机,在上级资金扶持下,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翻修村内主干道3.5公里,连接修建入户路共计18.7公里,同时修建地下管网接通村民家里的上下水。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村“两委”动员全体村民提升人居环境,拆除残垣断壁,规范柴草堆放、菜园收纳……

“柴草堆放、菜园收纳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好开展,因为我们村的人向来也都爱干净,提出一个标准就行。” 姜雄发说。

拆除残垣断壁时,有些村民不同意,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地方会被村里“占了”,村干部就从安全和美观的角度反复做工作,同时表明所有权不变的原则;还有的村民常年在外,沟通起来不方便,村干部就把村里的新面貌拍成视频发给他们,让他们感受村里的变化,进而支持村里的建设。

在宝藏村,村民有利用泔水在家中养牲畜的习惯。人居环境要提升,人畜混居的现状就要改变。为此,村里修建了集中喂养场地,有的村民很高兴地就把自家牲畜迁了进去,但也有的村民不太愿意。“主要就是不习惯走那一截路。”姜雄发说,“村干部就上门劝说,讲卫生、讲环境。最后,他们把牲畜迁进去,没多久就体会到人畜分离后居住环境的舒适了。”

“我们村的变化,既得益于上级资金的支持,也依靠我们全体村民共同的努力。”姜雄发感慨地说,“基础设施搞好了,大家都比较自觉维护村庄环境。”

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后,宝藏村的“颜值”大大提升。2022年8月,东西部协作上海市松江区对口帮扶彝良县总投资1600万元的精品示范村项目落地宝藏村,宝藏村迎来了发展建设新机遇。

02

依靠原生态的美

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入后,村庄如何建设?在上级组织和上海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宝藏村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立足原有生态资源、维护原有生态资源,打造“秘境宝藏”乡村旅游新品牌。

在建设上,不搞大规模的人造景点,注重基础建设上的投入。硬化改造旅游道路7.2公里、建设生态河堤1.8公里。此外,围绕旅游开发需求,进行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新建公厕1座、活动广场1200平方米、村级文化展览区300平方米等。这些建设投入既方便游客,也能丰富本村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在场景规划上,保持“原生态”。小草坝镇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5度,森林覆盖率达85%,是天然的“氧吧”、云南重要的天麻产区。宝藏村是小草坝镇天麻、竹笋的核心产区,仿野生种植的天麻多达3000余亩、竹林5000余亩。宝藏村“两委”认为,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要向绿水青山要未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的崭新路径。村集体流转村民林地48亩,不改变原来的天麻、竹子种植结构,统一经营;同时流转规划区内的鱼塘6亩,将传统饲养改变为休闲垂钓。

在经营性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动员3户农户将闲置住房入股村集体经济,统一装饰装修,绿化、亮化、美化,投入家具、电器等设施,将其提升改造为民宿和茶室,共建成5间茶室和有15个床位的民宿。村民李洪强说:“真没有想到,我家的空房子改造后这么漂亮,还能获得经营分红。”

保持原有生态,2024年宝藏村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其“天麻丰收共品秋味”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023年4月26日“秘境宝藏”投入运营后,很快成为当地的旅游打卡热点,截至目前,宝藏村实现营业收入24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直播营收2100万元,2024年初50户群众实现分红共计4.35万元。

“我们村发展旅游,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主要是我们守住了生态,守住了绿水青山。”姜雄发说,“我们的乡村建设,靠的是原生态的美。”

03

维护美好环境,筑牢富裕基础

“我们家的竹笋和天麻,完全不用愁销路,游客来采摘的好多,比以前拿到镇上卖的收入还要高。”村民蔡婷说,过去自己家采摘后,运到镇上或者县城都需要成本;一时售卖不掉,还要制成干货,成本更是大大增加……

“旅游搞上来了,这样的带动是覆盖全体村民的,因为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天麻和竹笋,有的地方游客不方便去采摘,村民就采摘后摆在路边贩卖,也有游客来买。”姜雄发说。

人居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享受着美好环境带来的发展红利,同时也都主动用实际行动维护环境。宝藏村常态化进行室内外环境评比,村民都积极参与。姜雄发表示,村民已经认识到美好环境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我每天都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李静说,“在路边看到垃圾,都会随手捡,因为没有好环境,就没有回头客。”李静一家过去常年在外务工,宝藏村乡村旅游项目启动以后,她家通过改厨、改厕、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打造,将自家原来一栋普通的两层平房改造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三层民宿,现在不仅一房难求,还吸引了许多网红博主前来打卡。

村民陈云明今年在山脚下建起了一栋别致的小竹屋,在青山绿水间直播带货销售天麻,曾经两个月收入10万元,她说:“我的直播能得到信任,主要是粉丝们看到了我身后的绿水青山,所以,我们一定要维护好生态。”

漫步宝藏村,时时都能感受到“两山”论在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中的具体转化。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申云虎告诉记者:“提升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宝藏村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的过程中,带动了产业兴旺、群众共富,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相信,昭通这样的村庄会越来越多。”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3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发布人:0f5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