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药界,她曾自诩为女“药神”,沉浸在昔日辉煌的光环之中,最终却因骄傲与无知而陨落。随着法锤重重落下,刘某因生产、销售假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那一刻,她“药神”的光环黯然失色,等待她的是冰冷的铁窗生涯。
面对铁证如山的指控,她拒不认罪,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被贪婪的同行觊觎技术,精心设计陷害入狱。在监狱的服刑改造生活中,她的态度冷漠而消极,仿佛一位迷失在迷雾中的路人,拒绝接受监狱民警的指引,执意走向无尽的黑暗。
号脉诊断 探究根源
然而,在高墙电网之内,身披藏蓝的监狱民警用智慧与爱心,为疗愈刘某的病痛,开始了一场深入的“号脉”诊断。
刘某自幼备受宠爱,未能如愿以偿地考入理想的大学,工作也平平无奇。这份挫败感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让她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药物研发专家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吹捧下,刘某的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她仿佛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看似光明实则荆棘密布的“制药之路”。
然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刘某并未意识到,她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她自认为是在为民造福,无需向相关部门申报,这种错误的认知让她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锒铛入狱。她无法接受自己成为阶下囚的事实,选择了一条拒不认罪、消极对抗的道路。
狱中,她担心自己的犯罪连累了儿子,又牵挂年幼的孙子,天真以为只要不认罪就有希望重获自由,与家人团聚。不了解真相、偏听偏信的丈夫的支持与怂恿,更是让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情绪失控,抵触民警的管理。
望闻问切 对症下药
针对刘某的消极对抗改造,七监区“心航”教育矫治团队采取了“望闻问切”的矫治策略,从小事着手、从源头出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她们循循善诱地教育引导,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刘某的内心。民警魏雅婷不仅帮她讲解法律条文、解读判决书,还采用问答形式,辨析法律条文,加深刘某对法律的理解。渐渐地,沉默不语的刘某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光芒,似乎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
刘某与女犯发生矛盾时,民警不仅客观指出她的错误,还帮助她分析原因。让她逐步意识到民警的善意和人性化管理。心理咨询室内,在监狱心康室民警的帮助下,刘某泪水涟涟,释怀了母亲病逝的遗憾。
会见日,民警魏雅婷抓住亲情会见的契机,向刘某的丈夫详细介绍了刘某的案情,并运用法律条文解读了刘某所犯罪行,并告知其刘一近期的改造表现。刘某的丈夫非常震惊,最终表示愿意协助民警帮助妻子认罪伏法。
亲情的力量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刘某心中的阴霾。当她听到丈夫中肯的规劝,听到家人对其的期盼和孙子的顽皮时,眼眶湿润了。会见结束,在返回监舍的路上,民警抓住了契机,再次结合法律知识细致分析,引导她从法律层面真正认清自己的罪行。还结合新闻法治频道中与刘某相似案件的判决结果,询问她对这类案件的看法,帮助她以案为鉴、反思自身罪行带来的犯罪危害。晚上,刘某望着身边伏案书写认罪书的服刑人员,若有所思,神情凝重。
药到病除 固本培元
为了帮助刘某积极融入改造生活,民警魏雅婷安排她担任监组的“节水员”,每周制定改造任务并要求她进行总结。珍惜生活资源,不浪费一滴水,刘某逐渐改正了生活陋习,开始懂得勤俭节约,认清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勇于承认自己的贪婪与侥幸心理。
在认罪悔罪专题生活会上,民警魏雅婷组织已成功转化的女犯现身说法,用身边服刑人员的案例引导刘某认罪悔罪。发现刘某喜欢唱歌、阅读,民警鼓励她参加合唱团、读书会等丰富充实的文化活动,提高了她对改造生活的期待与希望。
光阴如梭,经过七监区民警群策群力矫治与转化,刘某如同脱胎换骨般焕然一新。她成为了监组的“普法宣传员”,主动书写认罪悔罪书。在监区组织的“现身说法”活动中,她勇敢走上台,含着泪水痛述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并积极劝说监组内其他女犯认罪悔罪。
刘某主动要求加入了监区的“老年合唱队”,积极参加监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刘某的变化影响着她身边的服刑人员,渐渐地她成为其他罪犯的改造榜样。
监区民警作为拯救不认罪罪犯灵魂的“药神”,她们明晰罪犯的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诊断与矫治;她们追根溯源摸清罪犯犯罪的本质与根源;她们赢得罪犯的信任与尊重,掌握罪犯的真实思想动态与情绪变化;她们因势利导、逐一突破,确保“药到病除”、固本培元。
南汇监狱民警在矫治罪犯的道路上,积极贯彻“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价值追求,紧扣功能性监狱坐标定位,用细心、耐心、爱心与责任引领迷途的罪犯找到归途,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2、
3、
编辑:许立春
供稿:南汇监狱 王燕虹 魏雅婷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