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操蛋的是,咱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常常被各种信息搞得晕头转向。
嘿,你想想看,现在信息传播那速度和范围,简直前所未有的厉害。咱每个人呢,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可问题是,在那海量信息里,咱往往就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小角,其他的部分全靠咱自己瞎想象去填补。这种光凭局部信息就自己脑补的事儿,不光咱个人这样,在一群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时候,还会变得更夸张,最后弄出个大众共识来。这在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里可老明显了。
就说中国历史上那个有名的“禅让”制度吧。曹丕在公元 220 年逼着汉献帝退位后,还感叹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这就说明他知道所谓“禅让”的本质不咋高尚。可这也没拦住“禅让”这理念继续流传,还深入人心了两千年呢。在这过程里,人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需要,把“禅让”给美化成了高尚的道德行为,完全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交换。为啥这种叙事能流传开还被接受呢?还不是因为它符合咱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嘛。
再看看牛郎织女的传说。本来故事里,牛郎偷织女衣服逼着人家成亲,这本质上就是个悲剧的骚扰事件。但在长期的口口相传中,这故事就变成美丽的爱情故事了,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变化就反映出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显示出叙事在传递过程中是怎么被重塑来适应社会文化需要的。
这些例子都说明,咱接收信息的时候,老是不自觉地就加上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然后就把原始信息给加工改造了。等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再被传出去,就变得更符合大众的文化预期和心理需求,最后形成强大的共识力量。这力量可不得了,能影响咱的认知和行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所以啊,咱面对各种信息的时候,得保持批判性思维,努力去找更多证据,可别光凭一点片面的说法就下判断。同时呢,咱也得知道,每个人心里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景观。咱在欣赏这些故事的时候,也得学会分辨真假,别被误导了。
202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