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爱情,我们常常会听到恋爱脑这一名词,在现实以及文学作品里,我看到更多的是那些深陷爱情无法自拔的女子,然而,难得看到一本面对恋爱,格外清醒的著作。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两部文学作品,就是恋爱脑与清醒脑的典型之作。
它们恰好占据了我的10月和11月。
10月,我沉浸在恋爱脑的文学氛围中,被《包法利夫人》中艾玛那清醒的恋爱脑所围绕;11月,我则转身投入清醒脑文学的怀抱,《简·爱》中简陷入恋爱依然保持坚定而理智,引领我踏上自我追寻之旅。
这两个月的阅读体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带我穿梭于不同的情感与思想之间,在我内心里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来。
清醒的恋爱脑——《包法利夫人》
艾玛,一位出身于农家却接受过贵族教育的女子,怀揣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嫁给了平庸无趣的乡村医生包法利。
婚姻生活的沉闷与乏味,让她逐渐感到生活的窒息。
她渴望文学小说中充满激情与浪漫的爱情,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心中的理想爱情,却忽略了现实的残酷与自身的局限。
艾玛的爱情,炽热而盲目,她一头扎进自己幻想的浪漫中去。
无论是与莱昂的暧昧,还是罗多夫的偷情,她深陷于婚姻与爱情的矛盾之中,又受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三两句情话,就能够让艾玛深信不疑。
即使面对抛弃,她知道彼此回不去,她也未曾怨恨半分,心里还是想着念着对方,她想过回归家庭,不再去想已离开的罗多夫,她的内心不允许她这么做。
她的爱情,如同升上空的烟花,盛开时光芒万丈,美丽无比,但这些时刻是短暂的,这些短暂的激情只会将她推向更深的深渊。
张小娴曾说:“时间,可以了解爱情,可以证明爱情,也可以推翻爱情。”
艾玛就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清醒,也逐渐走向绝望,她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而选择了服毒自杀。
恋爱的清醒脑——《简·爱》
与《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幻想不同,《简·爱》是一部充满清醒与理智的文学作品。
简·爱自幼失去父母,寄居在舅母家,饱受欺凌与冷眼。
然而,她从未因此屈服,而是选择了勇敢地反抗与独立。
在洛伍德学校,她经历种种苦难,却从未放弃对知识与自由的渴望。
在罗切斯特先生这里,她陷入深深的爱情之中,她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不因为罗切斯特的浪漫情话,就迷失了自我。
简·爱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理解基础上的爱情。当罗切斯特先生试图用金钱与地位来换取她的爱情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
直至她确认罗切斯特先生已经真正改变,并愿意与她共度余生时,她才选择了回归。
简·爱从始至终保持的都是恋爱的清醒脑,她陷入恋爱,但头脑始终清醒。
与艾玛不同的是,简·爱从不会因为恋爱的人的三言两语,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分寸。
简·爱出身卑微,却意志坚定,处事高级,她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情观。
男女之间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子呢,不用每天缠绵,随时保持联系。我知道你不会走,你知道我不会变,相互惦记,各有忙碌。
就如简·爱期待的那样,即使结婚,她也要有自己的时间,她也想做一名家庭教师,做着自己的事情。
网络上有句最高赞的回答这样诠释爱情:爱情不是无尽的要求和盲目地付出,而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写在最后:
从《包法利夫人》到《简·爱》,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从恋爱脑到清醒脑的蜕变。
艾玛的爱情从我看到了浪漫幻想以及甜言蜜语背后的残酷真相;而简·爱的爱情让我感受到一股来自内心的力量。
或许,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学会在浪漫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用清醒的头脑去追寻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