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听过《被讨厌的勇气》,很受影响,给予我很多正能量。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极强影响力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由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作完成,是基于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的思想写成的。它不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我们追求心灵自由、实现自我成长的行动指南。
很多人一看这个书名《被讨厌的勇气》,可能会想,难道我要故意招别人讨厌、散发负能量吗?其实不是,这里说的“被讨厌的勇气”指的是,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刻意追求他人的认可,因为这些是通向自由和幸福的终极道路。
这本书采用了轻松愉快的对话形式,讲述了一个青年与哲人之间关于人生、自由、幸福等话题的深刻讨论。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追寻内心的真实声音,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色彩。下面我就书中的几个观点,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课题分离”,即区分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是自己能决定的,什么不是。这样,我们就能从不必要的责任和负担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自身能掌控的事情上。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要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也不要让他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行为。这种界限的明确,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作为班主任,我常常担心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希望他们能够达到我设定的标准。然而,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意识到我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我学会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承担他们的课题,而我则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这样,学生们反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效果也很好。
其次,“共同体感觉”,倡导一种基于平等互惠的人际关系观。它鼓励我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寻找价值,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这句话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过去,我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然而,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他人的赞美和认可,而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当我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时,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再次,“目的论而非原因论”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认为,我们之所以陷入痛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出了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将其调整为更加健康、积极的状态,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外部因素或是过去的经历。这一观点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敢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勇气不在于无畏他人的批评,而在于即使被误解、被讨厌,依然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它教会我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勇敢地向幸福迈出第一步。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