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冯文娟(右一)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叶琳 摄
“冯法官,今天我和孩子妈一起送娃上学,看着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进校门,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盛夏的早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内,承办法官冯文娟听到电话那头当事人轻松的语气,心中的大石也落了地。
这通电话终结的不仅是四起案件,更是两家三代人长达两年的恩怨漩涡。
“离婚时白纸黑字写着‘两清’,还要给我们100万元补偿款,现在反悔?当我好欺负?”2024年12月9日,在法庭上,原告小婷的父亲重重拍击桌沿,震得手边保温杯盖跳起半寸。
对面被告大刚的父亲站起身:“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们凭什么告我!”
原来,小婷和大刚曾是一对美满夫妻,但随着两个小孩的出生,育儿观念的差异演变成两个家庭的战争。最终,两人在2022年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两个孩子都由大刚抚养,同时,大刚需向小婷支付100万元补偿款,大刚父亲之前借给小婷父母的38万元借款也一笔勾销。
谁知,离婚后两家人的冲突并未停止。因拒付补偿款,大刚被小婷告上法庭,案件经一审、二审、执行,大刚的银行账户被冻结。随后,大刚准备提出执行异议,又以“探视冲突”为由阻挠小婷见孩子,小婷一怒之下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大刚父亲随即翻出陈年旧账,就此前的38万元借款、30万元投资合作款相继起诉小婷父母。这四起案件如同重重铁锁,将两个家庭锁成死结。
收到案件后,冯文娟连夜与关联案件承办法官沟通,调取四起案件的全部材料,寻找突破口。第二天下午,冯文娟将大刚和小婷约到调解室,把一大捆卷宗摊在两人面前:“你们过去两年跑法院的次数,应该都不下10次吧?每次开庭,老人跟着跑,孩子跟着哭。四起案件分开打至少两年,孩子还有半年就要上小学了,两位老人年纪也越来越大,还能这么一直跟着打吗?”
这番话像泼了盆冷水,两人瞬间沉默下来。
“现在大刚的账户长期冻结影响征信,生活、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况且,你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是一种伤害。”
冯文娟的话让两人都有所触动,同意回到谈判桌配合调解。眼见时机成熟,冯文娟递过两杯温茶,提出调解方案:“将所有纠纷合并调解,一次解决,如何?”两人点点头,开始和冯文娟商量起调解协议。
另一边,为解开两家老人的心结,冯文娟又将两家老人约到调解室,说道:“双方达成合意即可成立赠与契约。大刚父亲,您这38万元借款不如转为孩子的教育基金,给孩子未来增加一道保障。”
经过冯文娟的释法明理,大刚父亲表示:“如果大刚和小婷两人没意见,那我也没意见,说实话,这个官司打到现在,我也不想再打了。”
小婷父亲也在一旁点头。
冯文娟趁热打铁,将大刚父子、小婷父女再次约到调解室,将之前大刚与小婷拟定的调解协议逐条解释:“100万元补偿款通过法院扣划给小婷,38万元借款和剩余投资款转赠给孩子,两个孩子平时和爸爸生活,周末、寒暑假由妈妈带着,如何?”
调解协议签署现场,阳光透过百叶窗,两位老人爽快地在赠与协议上按了手印,说道:“钱给孩子,比打官司强。”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吁青丨通讯员:于海砚 刘秋璇
见习编辑:闫钰|联系电话:(010)67550734|电子邮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