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好东西》,是一个人去看的,被剧情牵着走,只知道片名的好来自女子二字。
第二次看《好东西》,是和几位常常“约在第三根电线杆等”的老朋友一起看的。
这一次就像精读一本书一样了,开始细细品。
当听到小叶的一句话:“我眼睛很好,我能看得清别人看不清的东西——好东西”,我突然对片名有了自己的理解。
铁梅和小叶的名字本来就有意义的吧。
梅,本身就带着凌寒独自开的坚韧,何况还是铁打的呢?扑面而来的硬气!一个离异的女人,带着孩子横冲直撞!影片里好几处是铁梅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镜头,瞬间升华了人物气质。
小叶,就像花丛中的那一片娇嫩的叶子,很少被关注,却从来不吝啬爱。叶子叶脉清晰的特征,代表着小叶人生的种种经历和成长记忆,娓娓道来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她在回忆里流泪,她问铁梅:“世界上没有妈妈不爱孩子的,对吧?“那一刻,我害怕读懂小叶。
电影里,我看到了三条线。
铁梅和小叶肩负两条平行线,就像《月亮和六便士》,铁梅趾高气昂过,最终还是低头拾起了生活的六便士。小叶带着梦离家,走上了舞台。常常靠在窗边,爱喝酒,等月亮,一直叫嚣着人生要有幻想!
还有一条线,是影片里的“小孩”,活出了人间清醒!正直,勇敢,阅读量,她的底色来自铁梅。“小孩”享受过了舞台和掌声后,最终发现自己最喜欢做观众。
“既然做不了创造者,我们就是享受已经创造好的,已经足够我们享受一生了……”
关于电影记场景的布置,它就像小说里的环景渲染,必定是带着暗示的。我记得比较深刻的有两处。
一处是小叶家里囤了很多生活用品。我当时想不明白,还特意去网络查了这方面的心理暗示,原来是缺乏安全感,是性格的迷失,那其实就是电影对小叶性格的读白了。
还有一处是铁梅家的一扇窗,开着,永远都阳光明媚,还有一瓶暖色调的鲜花,不是玫瑰,像是野菊花之类的。淡淡的,很耐放,那是就是铁梅。
还有一个片段,我时常回味。“小孩”听音频时,她辩识的沙漠雨声,夏日蝉鸣……影片里对应着妈妈的日常,早起煎鸡蛋的声音,洗衣服的声音……这一段在电影里占的比重虽然很小,我却感受了导演隐隐的功力,看到了孩子的幻想和妈妈的真实。
最后,三个人拖着行李箱去旅行了,大概是三条线揉成了一股,扛得住生活,守得住梦想,做得了观众。其实,也是和自己和解了。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三个女人一台戏,遇见对方就是彼此的最幸运。恰如,我们,三个女人在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