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一种育人方式、一种生长方式。作为教师,你的评价不仅是你眼中孩子们的样子,也是他们会逐渐成为的样子。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过: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一个学生在学校如果经常被欣赏、被鼓励、被关心,他就会喜欢这所学校,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伴,喜欢这里的课程和环境,他的内心也会充满存在感和幸福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外部评价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说他们好,他们就好,可能会越变越好;反之亦然。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业成绩及以外的学生的快乐成长,包括非认知能力、创新素养、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鉴定,更是对他们学习过程的持续支持和引导。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评价旨在激励和支持他们实现这一目标,即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积极提升自己,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补齐弱项和短板,使学习更精准有效,保持愉悦的激情,不断自我加压、努力学习。
在多元、多指标、多过程体系下进行量化评价,其数值和分数并不能考核到一些复杂层面,不能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学生之间的量化差别也不能真正体现差距。而评语评价、足迹式评价、场景式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都是不错的评价呈现形式。这些有温度的质性评价能弥补量性评价的不足,更能够反映事态的本来面貌。
应基于学生的进步增值做出价值判断,即关注评价的基础、起始,看到开始的差距、差异,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以每位学生个体自身为坐标,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变化、进步幅度,关注学习的全领域、各环节,并给出即时的评价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在什么位置,未来要到什么位置,中间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帮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我改进、改善的方向和路径。
好的教育,从来不单指考试分数,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