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现金短债比超6倍,龙湖构筑强劲财务“护城河”
2022-03-28 14:32  浏览:474  搜索引擎搜索“爱农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爱农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过去的2021年,在我国房地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土地集中供应、二手房指导价横空出世、房企融资闸门收紧、预售资金监管从严......改变开始在行业的各个角落发生,疾速行驶多年的地产巨舰,骤然降速。

企业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中资美元债波动之际,几家企业在去年下半年出现违约。更多房企,则在行业波动期苦苦蛰伏,等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从犹豫不决的购房者、到被市场情绪牵动的投资者,都发出疑问:地产行业还有未来吗?哪些企业仍值得信任与投资?答案可能与过往发生了本质变化。

毫无疑问,房地产仍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短期波动不改行业地位与走势。但需要看到,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房企无差别规模化扩张的时代,也彻底结束了。地产的未来,属于坚持长期主义、手握现金流、稳健审慎的优质房企。

龙湖集团为房企“穿越周期”,提供了绝佳范本。2021年,龙湖住宅开发实现合约销售2901亿,同比增长7%;由商业运营、租赁住房等组成的经营性收入实现188亿,同比增长39%;集团核心权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0%,持续兑现业绩承诺。

增收也增利、多航道业务齐头并进、无短期负债压力......龙湖不仅成为当下民营房企的“个例”,也让业内不禁好奇:龙湖是怎么做到的?从2021年业绩报与管理层表述中,我们或许可窥到些许答案。

“过去几年没有盲目下沉”

上世纪九十年代,龙湖集团前身注册成立,到1997年,公司开发了首个住宅项目“重庆龙湖花园南苑”,直到2009年才于挂牌上市。

数据显示,2021年,龙湖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额2900.9亿元,同比增长7.2%,销售面积及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区域看,长三角、西部、环渤海、华南及华中片区合同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8.2%、22.0%、25.0%、14.9%及9.9%。

在楼市“虚火”渐退的当下,这份成绩单尤显难能可贵。近三十年间,龙湖从一家籍籍无名的地方房企,成长为民营房企的优质典型,中间发生了什么?

在近日召开的业绩会上,龙湖集团新任CEO陈序平表示,3月以来市场在逐渐分化,从最核心的城市向二线城市逐渐回暖,而龙湖近90%的土地布局在高能级城市。“我们有信心把销售提起来,也很庆幸过去几年没有盲目下沉、过多布局一些低能级城市。”

科学研判、谨慎布局、不盲目下沉,可以说是龙湖近年来销售稳增的砝码之一。尤其是在集中供地开启之年,龙湖依然确保投资精准度,提升项目管控能力。

“龙湖依然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比如上半年没有过多出手,拿了8个TOD项目,主要是天街;全年拿到122个项目,总共2355万平方米。”龙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兼执行董事邵明晓称,整体看去年波澜壮阔,但龙湖坚持住了稳健的财务盘面。

截至2021年底,龙湖总土储合计7354万平方米,权益面积5047万平方米,业务已遍布环渤海、西部、长三角、华南、华中五大城市群的69个城市,约85%的货量集中在高能级城市的价值区域,且成本合理,为盈利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基于丰厚的“家底”,龙湖为今年定下了3000亿的全口径销售目标。为提高对权益和利润的重视度,同时向市场更加真实有效地披露业绩,龙湖今年开始以权益口径进行披露,今年的权益口径销售目标大概2000亿。

对上述目标,龙湖管理层颇有信心。陈序平称,去年龙湖获取了122个新项目,9月以后获取的项目基本以底价为主,这些项目今年会陆续上市。政策方面也逐渐趋于缓和,在房住不炒的宏观形势下,龙湖有机会凭借经营与品质脱颖而出。

始终坚持理性的“生意逻辑”

过去几轮地产周期,大批房企靠加杠杆积累起大量财富,也在行业收缩时面临巨大考验。面临行业调整期,龙湖的经营准则是,始终强调“生意逻辑”,不放过市场机会,亦不盲目追求规模,保持回报率、现金流持续健康稳定。

过去一年,龙湖坚守盘面,稳健经营,实现营业额2233.8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38.5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之归母核心净利润224.4亿元;毛利同比增长4.6%至565.4亿元,毛利率为25.3%。

超两千亿、同比增速两位数的营收指标,为龙湖的经营性活动带来了健康稳定的现金,而这正是龙湖穿越行业周期的“压舱石”和“定心丸”。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龙湖的净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6.7%,现金短债比达到6.11倍,连续六年满足“三道红线”指标要求;期末集团在手现金885.3亿元,实现平均借贷成本4.14%,创历史新低。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赵轶称,目前龙湖一年到期债务不到8%,今年刚性到期还款只有144亿,目前已经还了74亿,从此时往后看,刚性还款只剩70亿。即便把300多亿的监管资金去掉,龙湖现金短债比仍达3.9倍,非常安全。

“最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赵轶认为,自六部委发声以来,行业政策在不断修复,各地在执行力度上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风险状况、企业状态来判断。对能够满足后续开发支出之外的资金,监管部门同意企业以合理的方式调出。

此外,随着土地市场热度回落,以及高杠杆、不理性的出清,龙湖有机会获取价格更低的土地,毛利率也会维持在合理水平,这有助于为集团提供更充沛的现金流。

陈序平表示,地产的毛利在过去几年有些下降,主要因2017~2018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比较热,这批项目现在陆续进入结算通道。如果土地市场高杠杆出清,集团持续获取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地产板块的毛利在未来是可以得到修复的。

值得注意的是,龙湖商业的毛利接近75%,包括物业毛利,这部分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对集团毛利率的提高同样帮助巨大。不过,对于地产收并购,龙湖保持谨慎,项目类的会积极看,对平台型的则会尤其审慎,坚持理性的生意逻辑。

得益于长期的财务自律,龙湖持续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境内外全投资级评级的民营房企。截至2022年3月27日,龙湖集团市值为2363.30亿元,动态市盈率13.25,位列民营房企第一名,显示市场对其成长性的认可。

构建“一个龙湖”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龙湖做出一个令市场意外的举动——分拆物业上市,新品牌名叫“龙湖智创生活”,囊括物管与商管两大赛道。

为何选择此时推进上市?在业绩会上,龙湖管理层首次做出回应。赵轶称,过去几年,龙湖一直被问及,什么时候分拆物业上市,那时的回答是“没有计划”,这确实是事实。

在其他房企争相抢食红利的时候,龙湖在做什么?“彼时在做各种准备,第一是提升能力,去年和前年开始,我们的人均效能得到大幅提升,人均创收35万,位列物管行业前茅。另外,持续打造各航道的协同能力,目前这两个因素已经具备。”

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意味着龙湖有能力把管理的项目具备生意逻辑,同时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在此之上,随着龙湖物管的规模越来越大,分拆上市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龙湖智创生活实现全口径收入104亿元,物业管理板块实际管理面积2.64亿平方米,业主满意度连续十三年超过90%。整体来看,期内龙湖集团实现经营性业务收入188亿元,较去年同比大幅增长39%。

在龙湖管理层看来,物管行业花了很短时间,走完了地产十年走过的路,从默默无闻、起飞,到火热、泡沫,再到一飞冲天、回归理性,现在反而是一个水落石出的时候。这种市场,是龙湖比较喜欢的,并不是最火热,也不是很嘈杂,但是很理性。

而“龙湖智创生活”的正式发布,也意味着“一个龙湖”的生态体系正更加成熟。目前,在地产开发之外,龙湖商业运营、租赁住房、物业管理等业务均已跻身行业头部,房屋租售、房屋装修及产城、医养等业务,也开始为龙湖贡经营性收入。

龙湖集团将继续坚守“空间即服务”的战略,强调地产开发、商业投资、租赁住房、空间服务、房屋租售、房屋装修六大主航道业务的多维驱动,协同发展。

地产业务方面,2022年,龙湖将针对所布局城市中刚需、改善、商业经营等不同的细分需求,推出263个主力项目,其中54个为全新项目,171个项目将推出新一期新业态产品。

投资性物业方面,2021年龙湖商业开启轻重并举模式,全年新开12座商场,全国范围内累计开业商场达61座,整体出租率97.2%,商业租金增长40%至81.5亿元。2022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多个商场,也将陆续开业。

租赁住房业务“冠寓”,也在稳步拓店,持续提升运营水平。据悉,冠寓去年开始已实现盈利,全年租金收入贡献22.3亿;截至2021年底,冠寓累计开业房间数量达10.6万间,期末整体出租率92.9%,客户满意度达95% 。

陈序平表示,冠寓分为重资产、中资产和轻资产三个模式,目前已进入30余城市。未来结合现在这一轮城市聚焦,冠寓业务的发展会保持20%以上的年化增长速度。

“过去每年,龙湖用销售回款的10%投入到持有物业包括其他航道,随着这些航道现金流越来越高,会慢慢减少地产对其纯粹的投入。”陈序平称,最终都要回归到现金流、利润逻辑,争取做一个成一个,让创新业务为利润增长提供新的贡献。

发布人:ff4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