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
由航天科技一院抓总研制的
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
搭载由航天科技五院抓总研制的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约10分钟后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11时00分
神十九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
再次助力我国载人航天任务实现“太空之吻”
12时51分
在轨执行任务的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
顺利打开“家门”
欢迎远道而来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
入驻中国空间站
“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
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
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
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
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其中,航天员蔡旭哲执行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为
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
航天员王浩泽为我国
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
从左至右为:王浩泽、蔡旭哲、宋令东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
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
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
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造火箭的人坐上火箭了!
“点火!”
这一声指令下发后
航天科技六院北京11所上下
一片沸腾
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
入选乘组前正是这里的高级工程师
平日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这位“造火箭的人”
凭借过硬的素质和能力“坐上火箭”
是航天科技培养的科研人员
首次入选航天员并飞向太空
2015年
王浩泽来到北京11所
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设计部
入所第二年
王浩泽迎来了科研工作中的大挑战:
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工作
这是一种先进的高效轻质换热器
是多种新型组合动力发动机的核心组件
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换热器设计
她查资料、对公式、破难关
最终完成了高效高紧凑式
微通道换热器设计的程序编写
每当产品加工方联系解决生产制造问题
无论早晚她都会马上处理
最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
长度最长、难度最大试验件的加工生产
快速推进了换热器研制进度
“王浩泽当时在新型动力方面的成绩
为她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现在的研究
还是基于她当时的成果之上继续开展的。”
和她并肩战斗过的同事如是说道
“人生最大的幸运
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
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
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
这是王浩泽走进航天员大队那天记录下的心情
这位“做梦都想去天上的空间站看一看”的青年工程师
将与两位战友一道
打开中国航天“太空出差小分队”的
第十九号宇宙图谱
从左至右为:王浩泽、蔡旭哲、宋令东
“双神”组合的“数字清单”,科技含量up!
长二F火箭被称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箭”
一舟一箭,被称为“双神”组合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是航天员往返天地的“生命之舟”
至今已经成功发射19艘
此次任务
神十九飞船对废物收集系统进行“减配”
“带货”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
“生命之舟”不断往返天地之间
成功护送38人次飞向太空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第543次发射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
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
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
长二F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箭”
承担着将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的重任
自1999年首飞以来,发射成功率100%
至今已在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
取得21连胜的战绩
执行此次任务的长二F火箭
进行了23项技术状态改进
进一步提升全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手可摘星辰”的好奇与渴望
千百年间,存在于中国人心里
中国航天,行至今日,每一步都算数
上世纪,曾有人发问
“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太空?”
这是“天问”
更是“自问”
1991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
牵头论证提出了
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设想
1992年9月2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
2003年10月15日
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2008年9月27日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2022年11月3日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
在轨组装完成
“神舟”家族的“老十九”已经成功飞天
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行轨迹
将向上排列
直至正无穷
责任编辑丨程镜睿 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