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245天《揆度 第七十八》第四部分
原文阅读
桓公问管子曰:“吾闻海内玉币有七策,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阴山之礝(石昏),一策也。燕之紫山白金,一策也。发、朝鲜之文皮,一策也。汝、汉水之右衢黄金,一策也。江阳之珠,一策也。秦明山之曾青,一策也。禺氏边山之玉,一策也。此谓以寡为多,以狭为广,天下之数尽于轻重矣。”
桓公问于管子曰:“阴山之马具驾者千乘。马之平贾万也,金之平贾万也。吾有伏金千斤,为此奈何?”管子对曰:“君请使与正籍者,皆以币还于金,吾至四万。此一为四矣。吾非埏埴摇炉橐而立黄金也,今黄金之重一为四者,数也。珠起于赤野之末光,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玉起于禺氏之边山。此度去周七千八百里,其涂远,其至厄,故先王度用其重而因之,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先王高下中币,利下上之用。百乘之国,中而立二日定载,三日出竟,五日而反。百乘之制,轻重毋过五日。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为分者万人,为轻车百乘,为马四百匹。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东西南北度百五十余里。二日定虑,三日定载,五日出竟,十日而反。千乘之制,轻重毋过一旬。千乘为耕田十万顷,为户十万户,为开口百万人,为当分者十万人,为轻车千乘,为马四千匹。万乘之国,中而立市,东西南北度五百里。三日定虑,五日定载,十日出竟,二十日而反。万乘之制,轻重毋过二旬。万乘为耕田百万顷,为户百万户,为开口千万人,为当分者百万人,为轻车万乘,为马四万匹。”
管子曰:“匹夫为鳏,匹妇为寡,老而无子者为独。君问其若有子弟师役而死者,父母为独,上必葬之:衣衾三领,木必三寸,乡吏视事,葬于公壤。若产而无弟兄,上必赐之匹马之壤。故亲之杀其子以为上用,不苦也。君终岁行邑里,其人力同而宫室美者,良萌也,力作者也,脯二束、酒一石以赐之。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谯之,当壮者遣之边戍。民之无本者,贷之圃强。故百事皆举,无留力失时之民。此皆国策之数也。”
字词注释
[1]玉币:以珍贵的物产为货币。玉,指珍贵的物品。策:方法。
[2]礝碈(ruǎn mín):碈,即“珉”,美石。礝和碈都是像玉的石头。
[3]发:北狄国名。又称北发。
[4]曾青:天然的硫酸铜。
[5]禺氏:西北少数民族。
[6]平贾:官价。贾,同“价”。万:万钱。
[7]伏:藏。
[8]与(yù)正(zhēnɡ)籍: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正籍,赋税。
[9]吾至四万:指百姓因无黄金纳税,需用四倍价格从市场购买,于是以前官价为一万钱的黄金涨为四万钱。吾,通“铻”或“矛”。参差。在此指差价。
[10]埏埴(shān zhí):用水和黏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埏,以土和泥,揉和。埴,黏土。橐(tuó):冶炼用的风炉。立:成。
[11]中而立:以中间位置为标准。立,通“位”。
[12]分者:指能耕田的青壮年。分,职。此指耕田。
[13]问:查问。师役而死:即战死,阵亡。
[14]产而无弟兄:指独生子。此指战死者是独生子。
[15]赐之:赐给战死的独生子的父母。匹马之壤:北方人以马耕田,这里指一匹马一日所耕的面积。
[16]萌:通“氓”。百姓。
[17]当壮:即丁壮。
[18]圃强:田地。强,当为“疆”。
译文参考
齐桓公问管子:“我听说以海内珍贵的物产为货币加以利用的方法有七种,可以跟我说说吗?”管子回答道:“利用阴山的礝和碈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燕国紫山的白金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发国、朝鲜国的有花纹的兽皮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汝水、汉水右岸要道上的黄金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江阳的珍珠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秦国明山的曾青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禺氏边山的玉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用少数控制多数,用狭小控制广大,天下的管理之道,都在于轻重权变之术。”
齐桓公问管子:“阴山的马具备驾乘能力的有上千匹。马的官价为一匹一万钱,金的官价为一斤一万钱。我有贮藏的黄金一千斤,该怎么办呢?”管子回答道:“请您告诉那些需要纳税的人,都用黄金来代替钱币交税,我们就有了四万黄金。这样就可以利用差价把一倍的黄金变为四倍。我们不用捏制泥坯、鼓动风炉来冶炼黄金,像这样让黄金价值上涨四倍,就可以得到黄金。珍珠采集于赤野的末光,黄金挖掘于汝水汉水右侧的要道,玉产自禺氏的边山。这些地方都距离周有七千八百里,路途遥远,到达艰难,所以先王会考虑它们的贵重程度并据此分别加以利用,把珠玉作为上等的货币,把黄金定作中等的货币,把刀、布定为下等的货币。先王调整中等货币的价值,来控制下等和上等货币的使用。百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五十里远。假如第一天决定计划,第二天装载完货物,第三天出境,第五天就可以回来。百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五天就可以确定下来。百乘之国有耕田一万顷,有家一万户,有人口十万人,有能耕田的青壮男子一万人,有战车一百乘,有马四百匹。千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一百五十多里远。假如两天决定计划,三天装载完货物,第五天出境,第十天就可以回来。千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十天就可以确定下来。千乘之国有耕田十万顷,有家十万户,有人口百万人,有能耕田的青壮男子十万人,有战车一千乘,有马四千匹。万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五百里远。假如三天决定计划,五天装载完货物,第十天出境,第二十天就可以回来。万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二十天就可以确定下来。万乘之国有耕田百万顷,有家百万户,有人口千万人,有能耕田的青壮男子百万人,有战车一万乘,有马四万匹。”
管子说:“单身的男人叫鳏,单身的女人叫寡,老了却没有子女的人叫独。君主应该查明如果有家庭子弟战死,父母成为‘独’,他们去世时君主就该负责安葬:葬衣三套,棺木三寸厚,乡里官吏监督办理丧事,安葬于公墓。假如死者是没有弟兄的独生子,君主在他们的父母活着时应该赐予他们匹马日耕所及面积的土地。这样,双亲牺牲自己的儿子为国出征就不会痛苦。君主应常年在城邑巡视,如果有劳动力和大家一样但是房屋比其他人好的,一定是良民,是努力耕作的人,应当用干肉两束、酒一石赏赐他们。身强力壮但是却终日游荡不作为的人,老人应该责备他们,是壮丁的就要发配去边关戍守。百姓没有基本资产的,应该贷给他们土地。这样一来,百事昌盛,国家没有留着力气不用和游手好闲之人。这些都是国家治理的方法。”
核心内容解读
第十一节阐述用轻重之术使珍贵物产变成货币。管子列举了七种珍贵物产作为货币的方法:利用阴山出产的礝(美石);利用燕地紫山出产的白金;利用北发和朝鲜出产的虎豹皮;利用汝水和汉水右衢出产的黄金;利用江阳出产的珍珠;利用秦地明山出产的曾青(天然硫酸铜);利用禺氏边山出产的玉。这些方法被称为“以寡为多,以狭为广”,即通过利用稀少和珍贵的物产来实现货币的价值交换,从而达到轻重平衡的效果。
第十二节阐述用轻重之术控制币值的涨跌。先王根据货币的重量和价值来确定其使用范围。珠玉作为上币,用于大宗交易和重要场合;黄金作为中币,用于较大但不及上币的重要交易;刀布作为下币,用于日常小额交易。先王通过调整中币的使用,来平衡上币和下币的流通,使得经济运行更加顺畅。文中还描述了古代中国关于“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的国家规模和军事实力的一些具体规定和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到土地、人口、军队编制等方面,分别说明大小不同的国家的国力和贸易问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土地、人口和军事力量的重视。
第十三节阐述优抚鳏寡孤独、奖勤罚懒等治国措施。这段内容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孤寡老人、无子女家庭、勤劳者和无产业者的关怀和管理措施,旨在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从贝壳到贝币
妇好墓证明了货币早已经被中国人当作财富的最终储存形式。早至商文明时期,中国就已经产生了相当独立的货币系统,但与希腊和罗马相似,货币最终在政治统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索不达米亚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那里的人们用白银交税、订立契约,还用白银的重量来记录商品价格。白银符合多数有关货币的定义: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工具和价值标准。然而,妇好墓中的贝壳有力地证明了商朝时期的货币系统超越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系统,因为贝壳不再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交换媒介,而是更进一步作为价值符号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地中海世界最早的货币是在公元前6世纪的某一时间出现在吕底亚的金银合金小块,而中国的第一枚青铜币则早于或晚于它一个世纪出现,这两种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仍未有定论。奇怪的是,货币在同一时间也出现在印度,这可以说明,当时存在一个潜在的横贯大陆的技术进步。安纳托利亚的货币制度逐渐发展成了认证稀有金属品质的方法,中国的钱币则发展成了贝壳的金属替代品。在妇好被埋葬的时期,贝壳货币已经成为几千年核心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地质学家和考古开拓者J. G. 安德森(J. G. Andersson)对青铜时代之前,中国中部墓葬中的贝壳和用骨头仿制的贝壳进行了鉴别。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国出现的贝壳究竟是被用作货币,还是仅仅作为贵重的装饰品,又或者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贝壳也许是通过和印度洋人民进行远距离贸易而得到?这是一个还未停止的争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贝壳在历史上的多个原始社会中被用作货币。根据中国史书记载,秦朝的建立者废除了贝壳货币,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221年以前,贝壳已经被用作货币。尽管官方法令要求废止,但贝壳在14世纪之前仍继续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被当作货币使用。1305年,云南当地政府还在接受以贝壳形式上缴的税赋,而私自增加流通中的贝壳被认为是伪造货币,会受到惩罚。
为什么这种没有明显内在价值(除了有奇妙的形状)的贝壳会被当作钱币使用?钱币是用来储藏、计量和转移价值的工具,储存功能要求钱币不易损坏,计量功能要求钱币的质量和大小比较容易以标准单位确认,可转移性要求货币必须便于携带。贝壳符合所有这些要求,它们可以保存上千年,具有一致的大小,容易识别,便于携带。但是,除此之外,货币还需要具备一个最关键的特点——较难取得。作为财富的储存工具,较难采集和制造这一特性对于货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安阳发现的贝壳主要来自离安阳非常远的印度洋,而黄河流域的贝壳又十分稀缺,这意味着货币供给是相对固定的。这使得以贝壳串来保存的财富价值得到了保护,但同时也限制了与早期中国经济增长相伴随的货币体系的增长能力。贝壳可以被采集,却不能被制造,当一个经济体需要更多货币时,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女王,也无法制造更多的贝壳。
有一些证据表明青铜时代中国经济的扩张超过了天然贝壳满足货币需求的能力。人们在安阳附近的其他商朝坟墓中挖掘出了青铜仿制的贝壳。很明显,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商朝冶金师在那时候为王室陪葬铸造了很多这种贝壳。这些铸造的贝壳没有孔,无法用在服饰上,也没有其他细节显示它们是用作装饰的。很难想象这些青铜仿制的贝壳如果不是用作货币,还有什么别的作用。正是如此,有关哪里的钱币才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充满了争议。合成贝壳出现在古代考古记录中的这个事实,也说明引人注目的商朝文明在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商朝经济的扩张。这些奢华的坟墓证明这是一个统治者有着绝对统治权的强大的封建社会。这些贝币最终只是商朝经济体系进步至使用货币的一个缩影。直至商朝于公元前1046年覆灭,贝币的使用才在历史文献中得以确认。
接替商朝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5—前771),而西周时期的一个青铜酒杯上的铭文说明了贝币和货币最后的联系。极具史料价值的何尊在陕西省被发现,它内部的铭文记载着它被制造出来的奇妙故事:
这个青铜尊诞生于妇好去世后的1—2个世纪,它无疑证明了贝壳确实是流通货币。青铜尊的制造者获得了以贝壳形式支付的佣金。相似的铭文也出现在周朝初期的其他具有史料价值的青铜器上,这些铭文指出,贝币不仅用来支付青铜铸造,也用来给士兵支付报酬。
如果认为这段周朝初期的青铜器铭文很好地指出了前述朝代的实践,那么可以想到,妇好将军用这些贝币来向她的士兵支付酬劳,而她墓中囤积的贝币也许是她来世打仗的战争资金。
还有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贝壳是中国古代的原始货币。表示珍宝的汉字中都含有“貝”(贝的繁体字)——一个竖直的长方形结构中有两条水平的线,下面还有两个点。中国书面文字的构成中有表意文字,这些表意文字由214个被称作“偏旁”的标准化块状结构组成,而好多如今还在使用的偏旁部首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表意文字。在商朝,贝字旁显然就是贝壳的象征,它也成为很多其他与商业贸易活动有关的汉字的字根,包括寶(宝)、貸(贷)、財(财)、購(购)、賣(卖)、資(资)、贖(赎)等。正是如此,它变成了中国书面文字中的一个代表钱、财富和价值的基本偏旁。由于中国书面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追溯基本的货币概念是如何内嵌在沟通交流和中国思想之中的。
人类学家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首先提出语言文字与思想互相影响,表达方式不能和内容分离这一理论。语言文字就像金融,也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充当着一种概念框架。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有它自己的体系架构,并且凭借这种体系架构影响人的看法。我们可能无从知道妇好是否真正完全控制了她墓中的贝壳所代表的重要的新经济媒介,但是,后来几世纪的文字恰好证明了中国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了货币和市场的潜质。将代表贝币的符号融入中国语言文字之中,这正意味着将金融嵌入未来中国的思想体系之中。
参考资料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美】威廉·戈兹曼,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4月
《管子译注(全二册)》,谢浩范;朱迎平 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